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5日訊 為發展互助養老模式、有效緩解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滿足城市高齡空巢獨居老年人和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去年4月,青島市出臺《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和《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并在市南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進行試點。目前,“時間銀行”試點開展一年,具體運行得如何?安全性如何保障?下一步的計劃又是如何?記者進行了探訪。
記者跟隨志愿者體驗“接單”
市南區八大峽街道愛心素食餐廳是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志愿者網點,據負責人劉星冶介紹,100多名志愿者基本上都已注冊,由于有些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劉星冶就與這些老人簽訂了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服務需求代發委托書,就在記者采訪間隙,還不斷有老人拿著身份證前來辦理。“每天餐廳做好午飯后,我就代替有需求的老人發送上門送餐的訂單需求。”劉星冶說。
今年59歲的徐琳琳來愛心素食餐廳當志愿者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以前志愿者少的時候,我就天天來,現在人多了,我就被排到每周三來。”徐琳琳對時間銀行的理念非常熱可,更覺得時間銀行的出現是對他們這些志愿者的一種肯定。“你在做志愿服務的時候,能順便存儲自己的服務時間,等自己老了的那天還能用上,真的挺不錯。”


“有老人下單了。”中午11:20分,徐琳琳在app上看到下單的信息,立馬搶了單。同樣搶到單的還有今年36歲的尹麗麗。尹麗麗雖然加入志愿者隊伍時間不長,但卻成了愛心餐廳的主力軍,“我在鐵路工作,離著餐廳很近,只要人手不夠,劉總一個電話,我中午就能趕過來,很方便。”尹麗麗告訴記者,今天是她第一次使用時間銀行app,由于和徐琳琳接單的老人家相聚很近,兩人決定結伴同行,記者也跟著一起體驗了一番。
當天中午的午飯是菠菜粉絲、蒜苔木耳雞蛋、芹菜胡蘿卜菌菇以及米飯,在餐廳志愿者將需要送餐老人的午飯按姓名打包裝好后,尹麗麗和徐琳琳穿好時間銀行志愿者馬甲,驅車來到了送飯的老人家。冷淑良老人今年90歲,平時和95歲的老伴高星一起生活,“孩子住的遠,一般都是周末回來,平時就我們老兩口,我總說自己也可以做飯,但他們志愿者總是風雨無阻的送來飯,讓我心里特別過意不去。”與老人閑聊了一回后,兩位志愿者準備離開,離開前,徐琳琳點擊了“結束服務”的按鈕,隨后頁面會出現對服務對象的評價,還需要點擊上傳現場圖片,已證實此單的真實性。

隨后,兩人又來到趙淑祥老人家里,老人今年83歲,看到志愿者到來,立馬拉起志愿者的手,“這些志愿者態度特別好,心里想的都是我們這些老人,讓我很感動。”趙淑祥對志愿者的服務贊不絕口。“今年認識了時間銀行,我們志愿者都覺得特別好,自己做公益的同時也會為自己的以后做一些打算,等到自己老的那天還能用上,真的挺好的。”尹麗麗說。
全市推廣 農村老人將是重中之重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共注冊志愿者達到4084人,服務對象達到3866人。“在前期三區試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份開始,青島市民政局決定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營負責人曹齊表示。
作為其中非常重點的試點區域,市南區老齡化人口占比25%以上,老齡化形式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機構養老供養可能有些不足,多數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社區養老,但在家里養老面臨問題,有的老人自理能力不足或行動不便,就需要養老服務人員,而現在養老服務人員短缺,急需利用社會志愿者來提供服務,養老時間銀行恰恰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用社會志愿者的力量來幫助居家養老的老人。”青島市南區民政局黨組成員胡方國表示。目前,市南區共注冊志愿者1123人,服務老人2428人,累計訂單587單,在養老時間銀行項目中成為了標桿。
時間銀行推動者、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史秀蓮強調,時間銀行是將全社會所有愛心人士的閑散時間集中到為老服務平臺上,可以更好的做好養老人才轉化及緩解目前互助養老的巨大壓力。“現在,市北、嶗山、膠州都已行動起來,今年計劃新增服務對象11000名,新增志愿者12000名,最重要的就是鼓勵志愿者變成活躍志愿者”,曹齊透漏,今年7月份時間銀行將做到全市的通存通兌,下一步還將跟南京做雙城聯動,也就是說南京的老人來青島也可以存儲服務時間,青島的老人去南京也可以兌換養老服務。
青島市民政局養老處處長喬先華曾表示,農村養老將是今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讓農村健康活力的老人給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務,同時為自己賺取服務時間,將是時間銀行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計劃在每個村都建立時間銀行網點,讓村委會安排工作人員作為牽頭的志愿者,來帶動全村老人一起加入”,曹齊表示。
志愿者多為低齡老人 期待年輕力量加入
對老人來說,時間銀行確實獲得了極大的便利。比方說,空巢老人生病想買藥,就可以從時間銀行下單,會有志愿者接單來幫忙。關鍵的是,這還是免費的。不過,試行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約,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志愿者的數量和年齡。
劉星冶告訴記者,盡管餐廳流動性志愿者近百位,但大家不一定時間正合適,每天中午需要送餐的老人達到20多位,有的時候人手真忙不過來。同時,記者還注意到,在餐廳幫忙的志愿者多為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甚至還有70+的熱心老人也參與其中。
同樣,曹齊也表示,目前,“時間銀行”的主要志愿群體也是低齡老人,他們大部分人的年齡均超過60歲,如何吸納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也是養老時間銀行能否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我們正在跟青大、石油大等駐青高校對接,讓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加入其中,最起碼補充到周末的志愿服務隊伍中。”曹齊介紹,下一步他們還將跟各區市文明辦對接,把現有的志愿團隊都吸納進來。“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時間銀行做志愿服務,也為自己的未來養老‘賺取’時間”。
老人不會下單 可找志愿者輔導
目前,時間銀行的主要服務項目包括助餐、助醫、助浴、助潔、助急等五類非專業。其中,助餐是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一項服務,其次為助急中的精神慰藉。
“針對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現狀,今年2月份,我們在助急選項中加入了‘輔導使用智能手機’”。曹齊介紹,老年人雖然有智能手機,但是真正會操作的并不多,在app上下單對他們來說更存在困難,針對這部分老人,志愿者可以上門輔導。同時,對于使用老年機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也可以由子女或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綁定幫其下單。
購買意外保險 安全有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出于安全考慮,部分老人或者老人子女對于陌生的志愿者上門服務持有顧慮,也擔心在服務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這點我們也能理解,所以一般情況下新注冊的志愿者在第一次志愿服務的時候,會有社區或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陪同一起前往。”
曹齊表示,時間銀行志愿者的一項基本條件就是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大部分志愿者的素質都是比較高的。“志愿者在接單之后,會首先和老人有個電話溝通,約定好上門時間,同時,服務結束后,我們還有個評價機制,老人對志愿者有個評價,志愿者也會對老人有個評價,并要通過app上傳現場照片”。曹齊介紹,對于安全問題,民政部門也未雨綢繆,“下一步政府將掏錢為志愿者購買人身保險,解決大家的后顧之憂,讓志愿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此外,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不允許有任何的商業行為,一旦有老人或老人家屬投訴,不僅志愿者賬戶里的服務時間將清零,服務資格也將被終身取消。(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許瑤)
鏈接:如何成為志愿者?
志愿者可通過在應用市場上搜索下載“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App,登錄后,通過輸入手機號獲取驗證碼和身份證驗證后,即可注冊成為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志愿者,可以在任務大廳選擇訂單進行服務。
志愿者為老年人的服務時長會轉換成“時間幣”記錄在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個人賬戶中,還會同步記錄在志愿者的社保卡上。志愿者可將自身儲存的服務時間留到自己年滿60歲后使用,也可贈與他人使用。
責任編輯: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