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5日訊 建設機構和居家社區護理型床位3000張以上、新增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志愿者13946人、為全市2500名居家失智老人發放智能手環......3月25日,青島市召開全市2021年度養老服務工作會議暨星級養老機構授牌儀式,會上,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負責同志對2021年度養老服務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建設機構和居家社區護理型床位3000張以上
青島要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推動護理型床位建設。通過新建護理型養老機構或現有護理型養老機構擴建增設護理型養老床位、指導街道(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約家庭養老床位、指導醫療機構設置護理型養老床位等方式,建設機構和居家社區護理型床位3000張以上。
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轉型成為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站點,對已轉型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的445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213處農村幸福院,要按照要求標準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對還未轉型為服務站點的82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158處農村幸福院,要督導其在今年6月份前轉型完成。
為2500名居家失智老人發放智能手環
2021年,青島要大力推動養老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產業化發展,推廣智慧養老服務。深化青島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和青島養老智慧消防系統的應用,建立以服務老年人為中心的數據應用鏈,實現全市老年人戶籍信息、健康信息、就診信息、養老金信息、醫保信息等相關信息的共享共用。開發青島養老服務地圖,建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和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的在線預約、簽約的應用平臺。
建立全市失智老人走失查找信息平臺,為全市2500名居家失智老人發放智能手環。推廣應用智慧養老設施設備,推進醫療健康監測設備、智能安防設備、可穿戴設備、養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在養老中的廣泛應用。優化老年人服務事項“靜默辦理”,深化數據整合應用和業務“流程再造”,基本實現老年人津貼補貼領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頻使用的政務服務事項由系統自動辦理。
新增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志愿者13946人
推廣使用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在現有三區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市層面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全市新增時間銀行志愿者13946人,服務對象11020人,新增服務時長3486.5小時。實現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與全市個人信用平臺的互通互聯,鼓勵更多的志愿者參與養老服務。
重點建設農村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由鎮政府調劑閑置的學校、敬老院以及鄉鎮合并倒出的原政府辦公樓等,免費支持建設40處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每處要求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設置50-100張集中托養床位,并同步設置居家信息化監管中心、助浴室、助餐間和中央廚房等,將其建設成為集機構、居家、社區養老于一體的鄉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配套建設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將現有的農村幸福院轉型為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農村社區服務站,對沒有幸福院的,在農村新型社區設立社區服務站,輕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健康活力老年人可通過簽約家庭養老床位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同時,探索實行農村養老孝心基金制度。學習山東沂南先進經驗,與市文明辦、慈善總會、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子女出資一點、政府支持一點、慈善捐助一點的辦法,探索建立青島市農村養老孝心基金,用于為參與的農村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

補齊社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嚴格落實新建小區每百戶20平方米,老舊小區每百戶15平方米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要求。對未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的新建小區,于今年6月底前做到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對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面積不達標的新建小區,于2021年12月底前整改達標;對已配建完成養老服務設施但房屋設施未移交區(市)民政部門的新建小區,于2021年6月底前移交完成。
對養老服務設施已配建并移交完成的新建小區,于2021年6月底前根據實際無償移交給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裝修成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并制定運營方案、開展養老服務;對未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的老舊小區,于2021年12月底前配建完成。
培訓養老護理員6050人
2021年要抓好養老護理員人才隊伍建設,全市2021年共培訓養老護理員6050人,培訓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307名。
舉辦2021年度養老服務招商推介會,同時辦好2021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博覽會,與中國養老產業聯盟合作,同期舉辦“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發布“青島市養老服務創新發展研究報告”以“應對老齡化、展望十四五”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發表演講。(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許瑤)
責任編輯: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