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8月31日12版
據說,真正愛喝啤酒的人,一定會瘋狂到自己動手釀造的程度——
這次我們只品自釀的啤酒
八月下旬,“大師杯中國家釀啤酒大獎賽2020”在青島進行全國第三站預賽,現場坐鎮的組委會主席李威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大工業啤酒和精釀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是方便面,后者是手搟面,彼此無法相互取代,更不具有可比性。”
或許正是源于青島人強烈的啤酒工業自豪感和作為全國為數不多普及鮮啤的城市的獨特性,“大師杯”這項目前國內精釀行業規模最大、資歷最長的權威賽事,在創立八年后才第一次將賽場開進了青島。
不過,在業內看來,這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對于精釀(包括家釀與進入流通領域的商釀)的接受度,不僅是品質生活的直接映證,也折射出城市消費力和經濟發展水平。李威說,“毫無疑問,一座城市精釀啤酒的普及與其人均GDP成正比,也是城市文化多元開放的具體體現。”
一個有關傳統復興與創新的隱喻
2020年8月下旬,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款自釀啤酒,通過冷鏈寄至青島,30余位同樣來自各地的精釀精英組成裁判組,在青島選拔最后一站預賽晉級者,匯集此前成都和天津兩站高手,十月份,在深圳,這項連續舉辦8年的精釀啤酒賽事將決出年度全國總冠軍。
作為大師杯中國家釀啤酒大獎賽組委會主席,李威也沒有忘記比賽的另一項職責,就是在不同的城市向更廣泛的人群普及精釀啤酒的常識。有關精釀,對于大眾而言依然陌生,特別是在青島這樣工業啤酒的積淀如此深厚的城市。
如何定義精釀啤酒?或許應該從最早提出精釀概念的美國人說起。過去的150年,全世界的啤酒行業都被統一的、品質穩定的、大規模相對廉價生產的酒精飲料——啤酒統治著,青島、燕京、百威、喜力、嘉士伯……人們漸漸淡忘了工業革命到來之前的啤酒樣貌,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國人最早開始思考這件事:古老的歐洲,從比利時到英國的約克郡,德國的杜塞爾多夫、班貝格,捷克的皮爾森等城鎮,都保有傳統的啤酒釀造方式。人們一方面開始尋找那些古老而經典的啤酒風味配方,另一方面基于農業技術革命和設備的更新,新的靈感不斷滋生蔓長,這或許正是有關精釀的兩個重要維度。
水、麥芽、啤酒花和酵母,四大原料創造了奇跡。在李威看來,啤酒花堪稱靈魂,啤酒中幾乎所有的苦味和絕大多數的香味都是啤酒花帶來的,它也成為啤酒風味的重要來源。青島人也許記得國內最早引進繁育、種植面積最廣的國產啤酒花“青島大花”,卻忽略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人所創造的新世界啤酒花。
關于新世界啤酒花的特征,李威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相對于歐洲傳統啤酒花泥土和中草藥的芬芳,新世界啤酒花則富有濃郁的爆炸式的水果香氣,從中可以喝到柑桔,柚子,芒果的香氣……”
那天在THE WAY酒吧,一款附加了嶗山北宅出產的杏的酸味啤酒,給記者帶來全新的風味體驗,這或許正是精釀的魅力所在,它挖掘拓展了啤酒的地方風味特色,讓喝酒這件事變得更加時尚有趣。
精釀啤酒更像是對人類精神命運的一個隱喻,總是基于傳統,不斷尋求新的極致的風格創造和體驗,無論成敗好壞,永無止休。
從喝到品 更多元的風味選擇
這一屆“大師杯”,在青島的THE WAY酒吧特別開辟了精釀愛好者的“小酒桌”體驗,當天全國各路“豪杰”聚首,青島的精釀品鑒達人Steven 所在的一桌就有這次中國家釀啤酒大獎賽的裁判長、來自天津的青門品牌創始人沈力斌擔綱評點;專業網紅“小女賊說精釀”在座,當晚她去到一家精釀酒吧的自拍,一度引發“原來‘小女賊’在青島!”的坊間嘩然。
Steven的專業資本來自精釀概念的策源地美國的留學履歷。2014年前后,精釀在青島初興之時,人在美國的Steven像愛上咖啡那樣愛上了精釀,并發現兩者在釀制過程和風味達成上的相通性。比Steven早兩年,李威的美國之行也是“發現”之旅,他在洛杉磯一下飛機,就被機場多達60個啤酒龍頭的精釀酒吧震懾住了,這意味著60種不同的風味……
那時李威在想,北京何時才能擁有如此驚人的精釀人氣。實際上沒過多久,精釀就在北京街頭蔚為大觀,望京一個小型商圈麒麟社,仿佛一夜之間,所有的餐飲店面都擁有高端的精釀設備,李威笑言:這就是“變態”的中國速度。
青島呢?留美歸來的Steven顯然對本土的精釀生態并不滿意。在青島,能入其法眼的精釀酒吧不超過十家,他特別提及兩家知名酒商,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酒極和老城區的 beerbarrel,“你不得不承認,國外的進口精釀在品質上全方位領先中國10年以上這一事實。”
Steven自認為對于精釀的了解在入門級以里,但距專業發燒友還差很遠,而一座城市精釀酒吧的品質決定著像他這樣級別的精釀愛好者的專業進步速度,“判斷一家精釀酒吧的優劣其實很簡單,就是看它是否能夠提供有關正統精釀的認知對比,能否讓一個入門級選手的探索不斷升級,從中感知到更多的風味元素。”他舉例:比如一款帶有明顯水果香的荔枝風味的啤酒,再加入佛手柑,香菜籽又是什么感覺,“從喝到品,找到差別,這就是一個不斷進步和提升的過程。”精釀帶來的最大樂趣恐怕就在于它更多元的選擇和體驗者更專業的風味品鑒。
喝自己釀的啤酒 情懷生意兩不誤
一項統計顯示,美國早在2011年就擁有120萬家釀愛好者,相當于每30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自己釀制啤酒。釀制啤酒這件事果真是小菜一碟?
青島的“風帆”向記者推薦了一本自釀啤酒的入門書《喝自己釀的啤酒》,風帆是網絡工程師,他透露如今的圈中人,大多數是受到了這本書的鼓舞。“我知道你喜歡喝啤酒,但是你喜歡喝啤酒的程度是不是足以讓你瘋狂到開始自己釀造啤酒……”這樣的開場足以蠱惑人心,不過“風帆”還是建議略過書中用搟面杖將麥子碾碎的原始辦法。作為IT精英,他“入坑”的起點較高,從青島的圈兒內發燒友處購置了一套小型設備,直接向專業化進軍。這次初試牛刀參賽,他憑借一款經典的牛奶世濤,晉級了深圳總決賽。
“事情就是這樣,制作流程的日益熟練,產品經驗更豐富,就會在設備和環境上再升級,玩兒得更高端。”“風帆”說精釀的最大樂趣在于變化,“每款酒都有自己的參數范圍,色度,酒精度,苦度等等,選擇性大,操作性強,樂趣就在這無限的可能,它拓展你的想象。”“風帆”并不排斥將個人的釀酒樂趣轉化為商釀的可能,“技術水準到了,情懷轉化為生意又如何?”
成都精釀協會的會長老姜,已從一名啤酒釀造愛好者,成長為城市行業的推動者,他見證了成都精釀過去五年的發展壯大。“五年前我們協會做年會,主題叫作‘中國精釀之夜’,去年,我們把主題改了,叫作‘成都,精釀之都’。”據協會統計,成都的精釀啤酒廠超過10家,其中牛啤堂,道釀,美西,懶人都是全國知名的廠牌,而精釀酒吧的數量更是趕超京滬,達一兩千家之盛。
老姜說,從精釀中收獲的,除了各種風味的品,更大的是手工和分享的樂趣,同道中有人進入了商業領域,成為城市精釀文化的深耕者,這也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不過現在對老姜個人而言,是還差一個大師杯全國總冠軍的遺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 魏)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新聞: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