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6日訊 “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大澤山葡萄早已享譽國內外。日前,在平度市大澤山鎮(zhèn)東岳石村,村民創(chuàng)新大棚種植方法,原本在夏秋才能上市的葡萄,在這里一過清明就已經(jīng)成熟,比露天種植整整提前了三個月。據(jù)悉,種植的葡萄搶占“鮮”機,每公斤的價格高達100元,效益非常可觀。

大棚葡萄搶占“鮮”機
記者來到東岳石村葡萄成熟最早的果農(nóng)徐文學的冬暖式大棚中,看到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掛滿枝頭。“我們大棚種植的葡萄品種叫‘乍娜’,生長期短、抗運輸、肉質緊實。這個品種是我們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從幾十個品種里挑選出來適合大棚種植的唯一品種。”談起今年的葡萄,徐文學十分滿意。
“由于成熟期早,所以病蟲害幾乎沒有,完全不用使用任何農(nóng)藥,能夠做到純天然無公害,孕婦和兒童可以放心食用。“我們也就用一點有機肥,這樣可以保證葡萄的口感和營養(yǎng)。”徐文學說。
創(chuàng)新方法提前上市
由于改進了種植和管理模式,所以徐文學的葡萄成熟期提前了一個周,價格也十分可喜。他告訴記者,這批葡萄在成熟之前就已經(jīng)被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戶提前預定了,“看在熟人的面子上50元一斤。”按照目前每天能夠收獲200斤來算,徐文學一天的收入就能達到一萬元。

為什么徐文學種植的葡萄成熟期比別人早呢?他向記者傳授了“秘訣”:由于葡萄生長所需的溫度較高,所以他們晚上在大棚里燒煤增溫,在大棚外面做好保溫措施,保證大棚全天的溫度都在20攝氏度以上,這樣葡萄可以晝夜生長,自然成熟期就會提前。“你別看現(xiàn)在葡萄病蟲害少,照顧起來可‘金貴’著呢!前陣子天冷,我們一晚上起來好幾次,給它們填煤增溫。”徐文學告訴觀海新聞記者。

錯峰上市效益可觀
精心照料的葡萄,為果農(nóng)們帶來了可喜的收獲。據(jù)東岳石村黨支部書記付廣新介紹,該村種植“乍娜”大棚葡萄的有20戶果農(nóng),合計50個大棚,占地60余畝,目前,葡萄已經(jīng)迎來豐收季,畝產(chǎn)達到3000斤。“除此之外,我們村還有春暖式大棚、露天葡萄共計1800余畝,由于采取了錯峰上市,所以從現(xiàn)在4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底都有新鮮葡萄上市。”據(jù)介紹,單純靠葡萄種植,這近2000畝葡萄就能為果農(nóng)帶來過億元的收入,小葡萄成了果農(nóng)致富的“金鑰匙”。

付廣新告訴記者,東岳石村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適合發(fā)展旅游業(yè)。所以他們已經(jīng)開始著手打造以葡萄采摘為主的特色游,吸引周邊城市的市民們前來觀光旅游。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發(fā)展更多第三產(chǎn)業(yè),“一顆小葡萄,串起大產(chǎn)業(yè),”讓富起來的村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李莎莎 王怡斐)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