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1日訊 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青島市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明確到2021年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2022年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據悉,該方案聚焦應急狀態下的老年人服務保障及老年人出行、就業、消費、文娛、辦事、使用智能化終端服務應用等7大方面,明確18條重點任務。
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
1. 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做好“健康碼”信息整合,充分利用國家、省發布的疫情數據服務接口,做好老年人疫情健康數據融合工作。需查驗“健康碼”的場所,要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提供代辦代查服務,并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各場所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采取有效身份證件登記、紙質證明等替代措施方便老年人通行。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按時將“健康碼”數據推送至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便利老年人跨區域流動。
2. 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務需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組織、引導各類社會力量進社區、進家庭,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居家老年人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基本生活服務,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推進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營造放心家政服務環境,爭取200家以上家政企業進駐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鼓勵家政企業擴大宣傳,與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實現服務對接。強化兜底保障,督促照料服務人員認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務協議,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服務需求。建立健全空巢、留守等特殊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通過購買服務、志愿服務、結對幫扶等方式,提供日常探視、居家照料、事務代辦等服務。大力培育專業養老組織,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鼓勵簽約 “家庭養老床位”,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3. 在突發事件處置中幫助老年人做好應對工作。積極爭取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試點,將老年人應對突發事件作為重要建設內容。在制定應急預案或在處置突發事件時統籌考慮老年人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突發事件風險提醒、緊急避難場所提示和導引、“一鍵呼叫”應急救援、受災老年人群轉移安置、救災物資分配發放等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統籌考慮老年人需求,加強智能化研判分析和人員走訪看護。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重點關注老年人吃穿住行生活動態,及時發現解決影響老年人安全的問題隱患,提升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能力水平。
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
4. 優化老年人打車服務。完善巡游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升級巡游出租汽車行業監管系統,構建智慧化服務監管模式,規范市場管理,鼓勵在景區、醫院、商場等大型公共場所適度增加巡游出租車臨時停靠點,更好滿足老年群體出行需求。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弘揚愛心車隊、雷鋒車隊等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倡導對有固定用車需求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一對一” 幫扶結對保障服務。鼓勵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件,增設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探索開發電召服務。
5. 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倡導60周歲以上老年人辦理琴島通老年卡免費乘車,并可憑居民身份證、老年人電子優待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和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頒發的老年人優待證中任何一種有效證件,享受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優惠政策。依托“琴島通 APP”將“乘車碼”與“健康碼”融合為“健康乘車碼”,有效提高通行效率。試點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加載交通出行功能,實現老年人憑社保卡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實行管轄高速、普速客站電子客票設備適應性改造,推廣刷身份證進站乘車。所有公共交通場所全部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服務方式。
6. 提高客運場站人工服務質量。在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及軌道交通等場站區域,保留人工服務窗口,為老年人提供購票、咨詢、指引等服務。在有條件的區域場所提供老年人接送站、配備無障礙設施設備等服務,為老年人設立優先購票窗口、專用等候區或綠色通道。在智能設備附近配備服務人員,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提供咨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
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
7. 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在開展網上預約掛號、自助機掛號、交費的同時,保留電話預約途徑和人工窗口繳費。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渠道。醫療機構設置志愿者崗位,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根據群眾就診需要幫助預約二級以上醫院號源。
8. 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推進便民惠民“四個一” 信息化建設,優化網上就醫和信息查詢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9. 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推廣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就近提供健康咨詢、慢性病隨訪等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為老年人提供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
10. 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在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設置現金收付通道;在水電氣費等 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等場所,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整治拒收現金政策告知、宣講,對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進行排查和違法風險提示。落實山東省服務老年人客戶的行業服務標準,滿足老年人客戶柔性化服務需求。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重點關注老年人投訴舉報,落實24小時回應機制,對涉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從嚴查處。
11. 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進一步優化銀行卡綁定、支付流程、手機銀行界面等,打造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適老APP,方便老年人日常操作和使用;對現場開通非柜面業務的老年人安排專人“手把手”耐心講解。引導餐飲企業保留傳統人工訂餐點餐服務,將“二維碼”點餐作為輔助點餐方式。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推進智能服務標準制修訂工作;指導適老化智能用品企業和行業協會做好標準化工作。
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
12. 提升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在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旅游景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并公示人工服務電話,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在文體場館和旅游景區內,安排工作人員或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和人工幫扶等。舉辦適宜老年人參加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設立傳統信息發布、報名和成績查詢渠道;每年舉辦老年人體育健身創新項目展示活動,推出1—2項適合老年人開展的重點健身項目,引導相關企業開發配套器材,增強適老化功能。
13. 豐富老年人參加文體活動的智能渠道。加強青島公共文 化云、青島群眾文化云等平臺開發建設,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文化 活動預告、網上培訓、網上直播、網上預約等服務,方便老年人 參加廣場舞、群眾歌詠會等文化娛樂需求。引導各類文體機構、 企業提供更多適老化智能產品和服務,擴展智能化渠道;探索應 用直播、VR (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便利。
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
14. 優化老年人 “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匯聚老年人高頻的服務事項,建設老年人辦事服務專區,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涉及老年人高 頻使用的政務服務事項由系統自動辦理。各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授權代理、親友代辦、一部手機綁定多人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15. 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方便老年人辦理涉及醫療、 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與日常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在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作用,推動解決老年人反映較為集中的辦事難點堵點問題,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辦事服務。
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終端服務應用
16. 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引導智能終端產品生產企業在進行產品研發設計時,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特點,以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操作簡單等設計為主,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想用、敢用智能終端設備。積極開發智能輔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為具備行動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免費配備防走失定位手環,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機制。按照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提高我市入選目錄產品和服務數量,爭取開展應用試點示范。加強產品 認證宣傳工作,規范認證市場,鼓勵認證機構積極為適老產品提 供認證服務。
17. 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電信服務。持續開展電信普遍服務工作,推進行政村移動網絡覆蓋,加強偏遠地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帶網絡覆蓋。保留一定比例的線下營業廳,面向老年人保留線下“面對面”服務模式,鼓勵為老年人聚集生活區提供上門辦理業務、專屬大字賬單等定制化服務。從老年人客戶的服務難點入手,加強電信行業從業人員培訓。
18. 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將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列入政府年度培訓計劃,加強培訓師資力量的保障,分期、分批、分類為居住地老年人提供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服務。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 “數字技能反哺”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幫助身邊老年人學習智能手機、電腦網絡應用等技術。 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服務中心、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 務中心及社區服務站、老年大學等場所設置提高老年人運用智能 技術能力課堂。依托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同步推進、統籌 規劃,通過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社區教育中心、社區居民學校 為一體的四級服務平臺,建立覆蓋城鄉的市、區 (市)、鎮 (街 道)、村 (居)四級老年人智能應用技術教育體系。依托媒體、老年協會等社會力量,開展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培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