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威海南海新區,一座可以增加雨洪資源利用、緩解當地及周邊地區用水的重大水利工程——黃壘河地下水庫,正如火如荼建設。

在三期東浪暖擋潮閘工程施工現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塔吊機、吊車加速運轉,工人們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啟閉機房的施工和吊接機架橋板的工作……一環接一環,確保整體工程能在明年5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精致城市建設的支撐保障,更是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舉措。三年來,威海市統籌謀劃、分類施策,從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以及水利基礎設施等方面,精心建設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新機場場址獲民航局批復,文萊高速建成通車,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415.16萬千瓦,黃壘河地下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這一切,生動且具體地向我們詮釋:這三年,是全市基礎設施建設大提速的三年。
“精心”的理念體現在全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整體布局、規劃設計,更體現在具體項目建設的全過程。
備受關注的萊榮高鐵項目是全省“四橫六縱三環”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完善半島綜合交通網絡、促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自去年10月31日開工建設以來,萊榮高鐵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全面施工。眼下,沿著萊榮高鐵威海段起點——乳山市乳山寨鎮小嵐子村一路向東,全線各個施工點位都是一片大干氛圍。

萊榮高鐵線路全長192千米,其中威海境內長約103千米。為了能讓這有限的距離發揮出無限價值,將市域各板塊高效緊密地聯系起來,威海市早早著手通過一系列專業研究,科學合理規劃線路走向,精心確定每一個站點位置。
高鐵相鄰的站點間,原則上低于30公里不設站,威海境內最初只規劃了3個站點:起點乳山站,終點榮成站,至于中間的停靠站設在哪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考慮到高鐵途經四個區市發展均衡,撇下誰也不好,既然都打‘家門口’過了,不如爭取都設上站點,讓咱威海縣縣通高鐵。”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奔著這個目標,威海市發展改革委積極向上爭取,分析了全國城市鐵路網,找出了部分城市低于30公里設站的先例,花了近半年時間,終于讓新增設的站點寫在了規劃施工圖紙上。
“萊榮高鐵建成后將與青榮城際鐵路形成一南一北的環形鐵路,形成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同時把威海全面融入國家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網。”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三年間,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跑出了“加速度”。站在新的節點上,威海市將結合“十四五”規劃,不斷優化全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布局,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省規劃盤子,為項目審批和用地、用海手續辦理提供政策依據。同時,對照“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基礎設施領域重點任務,威海統籌謀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時序,分層次加速推進項目立項、開工、建設等工作,盡快形成更大實物工程量,有效拉動固定資產投資。(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宇/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