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需要一個怎樣的膠東經濟圈?膠東需要怎樣的一體化?
去年以來,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市握指成拳,并肩再出征,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工作如火如荼,發揮著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牽引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躍升新的臺階。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作為膠東五市一分子,威海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搶抓機遇,借勢借力,主動融入,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在產業互融、創新互促、交通互聯等方面充分享受到經濟圈帶來的紅利,成果日益豐碩。
號角吹響,戰鼓擂動,在“十四五”開啟新篇之際,威海強力破題按下“快進鍵”,推動強自身與強輻射、強帶動有機融合,以更高、更廣的視野眺望未來,奮力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跑出“加速度”。

產業互融:崛起優勢互補的產業群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布局中的重要生力軍,膠東五市在產業發展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一條產業鏈中的“鏈主”型企業、“撒手锏”型企業可能分布在不同城市。推進產業現代化,威海有基礎、有特色、有優勢,但如何更好把握機遇、立足特色、揚長補短、乘勢而上?
依托醫藥醫療器械、碳纖維等復合材料、紡織服裝等十條重點產業鏈,通過垂直整合、配套協作、雙招雙引等方式招大引強,與兄弟市既競爭又合作,探索定期舉辦跨區域產業鏈對接活動,有針對性地推動圈內城市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互補協作,共同打造優越的產業生態。
在海洋生物、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領域企業,強鏈、延鏈、補鏈,激發“鏈”式效應的具體行動。與青島、濰坊等市廣泛開展對接交流,鼓勵企業與青島海爾卡奧斯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重點推進康派斯與海爾卡奧斯在智能車間改造提升,以及泰祥與海爾卡奧斯在三產融合發展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在乳山建設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威海港全面融入省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大局。
堅持引育并舉、強化產研結合,一批優強企業應運而生。依托青島智谷產業創新區探索建設四市協同創新專區;整合膠東五市科教資源,共同實施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合力爭取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利用青島農業“國際客廳”開放平臺,推介威海農業企業和特色農產品;依托威海高技術銀行與半島科創聯盟,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開展威海地區企業創新鏈和供應鏈的需求對接。
“延”出附加值,“補”出新動能。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結碩果”,一條條關聯度緊密的產業鏈創新鏈區域聯動、互促共進,推動形成產業集群發展上檔升級的良好局面。

創新互促:打造海洋科創新高地
4月1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會議召開,推進會上進一步明確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定位:做優做強做大“?!钡奈恼?。
海洋是威海的生態寶庫,海洋資源是威海的特色優勢,海洋產業是威海的特色產業?!跋蚝D強”的背后,是威海借助半島科創聯盟優勢,提高配套服務能力,密切創新互促的不懈追求。
構建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向科技要效益。當前,正集中力量打造的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等“一城三核”的規劃建設,以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威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以及北京大學威海海洋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動力強的平臺和項目為依托,布局發展海洋裝備、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牧場、碳匯交易等產業,全面拉開國際海洋科技城創新發展大幕。
在此基礎上,加強創新鏈的協作和人才團隊的交流,加快對接青島的海洋科研院所、龍頭企業,主動與煙臺海洋工程裝備、濰坊海洋動力裝備等優勢產業開展合作。加大技術轉移人才引進及培養力度,與青島市6家“國字號”涉??蒲性核炗嗊M駐協議,進駐25個海洋人才團隊,建設29個海洋科創平臺,涉海科技成果紛紛轉化落地。
在海洋科技創新合作上的持續用力,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動能力強的平臺和項目加速布局,匯聚全國領先人才團隊、科研院所和優質企業,將良好的海洋生態轉化為經濟價值,碧海銀灘變為金山銀山,人海和諧的新格局正在徐徐鋪開。

交通互聯:發力1.5小時通勤圈
交通是生產生活須臾不可缺的物質載體,是一座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在城市一體化過程中,交通堪稱“經濟圈發展命脈”。去年1月,山東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山東半島五個城市的首要命題。膠東經濟圈也始終在朝著“一小時經濟圈”不斷邁進。
目前,為提升五市聯結通達能力,用好1000億元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文萊高速建成通車,萊榮高鐵、威海新機場、乳山口大橋等項目加快推進,青榮城際讓煙臺、威海加速融入青島“朋友圈”,與膠東各市“1.5小時”通勤圈正在形成。
公路方面,加快乳山口大橋、煙威高速改擴建項目,進一步打通連接煙臺、濰坊通道。聯合煙臺做好榮烏高速煙威段改線工程規劃論證。打造以G228丹東線為主體打造獨具魅力的濱海旅游公路。
軌道交通方面,加快推進萊榮高鐵建設和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港口園區鐵路專用線升級改造,落實青榮鐵路聯通濰煙高鐵工程及運營條件。
港口方面,深化威海港與青島港一體化發展,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具備裝卸儲運、中轉換裝、現代物流等功能一體化發展的現代海洋港口。
機場方面,加快推進威海新機場建設,爭取與韓國、日本以及更多國家和城市開通航線。
線網密集、內聯外通、站城一體,惠及百姓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已噴薄而出。威海以更快的節奏、更高的效率加速發展,將城市建設的“工筆畫”越描越精致,圈內市民滿意度大幅提升,在享受更加現代、便捷生活的同時,暢想未來充滿期待。

公共服務:共利共惠提升便利化水平
一體化發展必須要有同城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順應市民對城市群宜業宜居宜商優質生活圈的新需求、新期盼,威海以一流營商環境為保障,全面落實一體化協議,充分學習借鑒圈內城市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打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上持續用力。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威海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立了膠東五市幫辦代辦窗口,推動政務服務業務協同、數據共享、互認應用。膠東經濟圈首例異地勞動能力鑒定案例也在威海順利完成。
完善社會保險待遇資格互認互通機制,建立待遇人員異地核查互認機制,逐步實現五市異地待遇領取人員就近認證;優化社保關系轉移工作,進一步簡化轉移環節、壓縮轉移時限;探索建立工傷認定調查協作制度;建立膠東經濟圈社保稽查聯動協查機制,聯合打擊各種欺詐騙保行為;建立數據高效共享機制,支撐膠東五市政務業務協同,推進高頻電子證照在區域一體化政務服務、特定監管執法、社會化生活領域的互認應用。
此外,在外出訪問、重大國際活動、商務會展、對外貿易、國際園區建設、雙招雙引等領域,加強與圈內城市的合作,共同提升膠東經濟圈對全球生產要素的吸引力。
隨著一項項公共服務措施“提擋加速”,不僅極大拉近了普惠民生的時空距離,更有效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發展要素的流動集聚,為提升城市能級、加快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乘勢而起,聚勢而強。充分發揮優勢特色的威海,完善高效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對外開放、公共服務等領域一體化,繪就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新圖景。
借海揚帆奮者先,御風而行的威海,征程未有窮期。一步步從“物理組合”邁向“化學融合”,奮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新局面,以昂揚向上之姿,只爭朝夕、接續奮斗,助力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再提速!(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玨 威海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