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多久沒用過ATM機了?作為銀行自助服務的“代表作”,ATM機曾風光無兩。而如今走進銀行網點、商超、地鐵站等場所,你會發現ATM機的光顧者越來越少。近日,人民銀行公布《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20年末,全國 共 有 ATM機101.39萬臺,較2019年 末 減 少8.39萬臺,每萬人對應的ATM機數量為7.24臺,同比下降7.95%。
記者調查發現,島城ATM機正在慢慢“失寵”,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與網銀功能的優化,市民存取款與辦理業務的習慣已發生改變。

現象
ATM機“失寵”使用者很少
近日,記者來到人流量較大的臺東三路步行街,步履匆匆的市民往來穿梭,讓設在街邊的幾臺ATM機顯得有些“寂寞”。記者觀察了十余分鐘發現,沒有一個人駐足使用這幾臺機器。隨后,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銀行的ATM機自助服務網點。這些網點中,有的位于市中心的商場附近,有的位于繁華街道的寫字樓旁邊,還有的位于基礎設施較好的居民樓網點之內。雖然位置不同,但相同的是,進出這些自助網點的市民屈指可數。
除此之外,記者來到閩江路、南京路周邊,在幾個昔日曾經取過錢的ATM機自助服務網點,記者發現這些網點有很多已經改換門頭,變成了商鋪。部分還保留著ATM機的網點里也縮減了臺數。
“我們營業網點的ATM機,從前年的5臺減到了2臺,有一些離行式ATM都直接撤了。沒撤的機器,交易量也在下滑。 ”位于南京路的一家國有銀行工作人員說。記者發現,該銀行的自助服務區面積沒變化,但此前擺放ATM的幾處位置,已被理財產品的宣傳欄替代。
探訪
移動支付改變存取款習慣
你有多久沒用過ATM機了?近日,記者采訪了20位市民,幾乎所有人的回答是“記不住了”。
“現在真是想不到何時會再用ATM機,微信和支付寶可以直接消費,網銀能辦業務也能轉賬,動動手機都能完成的事,沒必要再去找ATM機了。 ”80后市民劉先生說道,如今,大到買房買車,小到買飲料零食,他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通過手機支付完成的。 “我一般不取現金,除非逢年過節時發紅包時需要。但為了取到新錢,一般會去銀行柜臺,也不去用ATM機。 ”已經退休的魏女士認為“ATM機現在感覺有點多余”。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還在使用ATM機的人群多是不太會使用手機功能的老年人。這些客戶利用ATM機進行的業務主要有取款、存款、轉賬、查詢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手機網上銀行的優化與發展,很多人不會再為了辦理轉賬、查詢等業務而專程去銀行網點了。非現金支付的盛行導致大眾對現金需求量減少,存款、取款業務也隨之減少,這也使得ATM機無奈“失寵”。
幕后
壓縮ATM機數量成趨勢
移動終端、無現金支付使得ATM機市場萎縮,而不菲的運維成本也是銀行壓縮ATM機數量的重要原因。 ATM機的使用率逐年下降,然而成本卻并沒有減少:除了機器購置、監控安裝等一次性成本外,銀行每年還要為ATM支付通訊費、電費等多種費用。
“目前ATM機的采購成本是5萬至6萬元一臺,這是幾個廠商的均價。維護成本大概每年5000元至6000元,由設備廠商維護。 ”島城銀行業內人士透露,設置在網點之外的離行ATM機,還有高額的房屋租金與押運費等,這些都為銀行增添了經濟負擔。
“我們會在轄區各網點撤掉‘低產機’,就是每天交易筆數在10筆以內的ATM機,目前來看,商場、超市、社區都會有,前年還撤掉了一臺大型商場里的機器?!睄u城一股份制銀行網絡渠道部經理表示,撤掉低產機在島城并不少見,近兩年來在市區內撤走的離行ATM機,原因就是交易量低,成本覆蓋不過來。
1987年,我國引進了第一臺ATM機,此后我國逐漸發展成全球最大的ATM機市場,在社區、機場、車站、商場、醫院等地ATM機已成為“標配”。不過,2016年是ATM需求量出現萎縮的轉折點。據銀行財報,從2016年底至2020年底,工農中建四大行ATM每年均減少超萬臺。近日,人民銀行公布《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ATM機101.39萬臺,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臺,每萬人對應的ATM機數量為7.24臺,同比下降7.95%。受移動支付沖擊,預計2021年全國ATM機具或跌破100萬臺。據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我市各銀行都在有意識地壓縮ATM機的數量,目前島城ATM機數量已低于2016年同期。
變化
布放區域向郊區調整
人們現金用得越來越少,以后ATM機就沒用“用武之地”了嗎?顯然不是。業內人士表示,現金只是在零售支付中的“存在感”減弱了,但剛需仍在,邊遠地區的居民、難以適應電子支付的老年人等仍需要使用現金。據央行有關部門去年底公布的抽樣調查結果,我國有約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在部分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邊遠地區,現金使用率仍然很高。此外,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6億人,一部分老年人難以較快適應電子支付,尚未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們也需要使用現金。
這也意味著,ATM機業務量下滑是趨勢,但ATM機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消失。記者了解到,在島城一些縣城區域的網點,ATM機使用率并沒有明顯下降,島城各大銀行一方面在控制設備數量,另一方面也在通過優化設備布局來保證服務質量。 “我們這兩年正在統籌推進網點優化,啟動縣域網點結構調整,加大對部分重點縣、空白鄉鎮網點布放力度,增強縣域金融服務能力。 ”島城一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ATM機業務萎縮是大勢所趨,但各地區發展情況不同,一些地區的客戶仍比較依賴現金交易,所以島城ATM機的布放區域也正在發生轉變,已經由市區向郊區調整。
出 路
ATM機正加速“進化”
未來國內的ATM機數量仍將進一步減少,但對于已投入使用的機器,其智慧化變革將愈發突出,線下網點、ATM機將被定位為線上渠道的補充,傳統ATM機加速“進化”的腳步已經向前邁進。
記者了解到,國內多家銀行已開始爭搶熱點,讓已有ATM機服務更多元。如有的銀行ATM機上,已開始布局刷臉取款、聲紋取款、二維碼取款等功能,無卡取款智能服務在加速推進,同時,有的銀行則布局吞卡取回等實用服務,讓ATM機不斷實現“進化”。
當前,島城已有多家銀行打造了5G智能網點、智慧銀行旗艦店等新型網點,以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推動線上與線下、遠程與現場相結合。在位于中山路的一家國有銀行里,該網點自助機已突破傳統ATM機功能,引入了5G、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科技。 “銀行要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需要從硬件上進行智能化建設,從軟件上進行新型服務模式轉型,兩者形成合力,完成線下渠道的整體轉型和升級。 ”島城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線下經營網點已進入轉型升級的新發展階段,未來將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博文 )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