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3日訊 2000年,試水藍莓栽培,開創國內人工栽培藍莓的先河;2006年,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全域藍莓產業化進程;2010年,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藍莓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近年來,西海岸新區藍莓種植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擴大,已成為全國縣域內最大的藍莓規模化種植基地和產業化基地,被譽為“中國藍莓之都”。觀海新聞記者從西海岸新區獲悉,為推動“黃島藍莓”走向全國,進一步提升和傳播“黃島藍莓”金字招牌,2021“黃島藍莓季”將于4月28日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持續到7月15日。期間,中國農批西海岸市場項目二期將開工,并將啟動運營黃島藍莓集散中心,舉辦2021黃島藍莓產業發展論壇、黃島藍莓推介暨精準產銷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藍莓盛會擴大品牌影響力
據悉,青島西海岸新區從2000年開始栽培藍莓,隨著藍莓種植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擴大,新區已經成為全國縣域內最大的藍莓規模化種植基地和產業化基地,被譽為“中國藍莓產業化的搖籃”。2012年“黃島藍莓”被農業部評為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2018年被評為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了提升“黃島藍莓”的品牌形象,2013年6月8日,首屆青島國際藍莓節暨中國國際藍莓大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召開,拓寬當地藍莓等農產品的銷路,推動藍莓全產業鏈科學發展。
本次2021“黃島藍莓季”活動,將充分發揮中國農批西海岸市場的全國互聯互通優勢,打造黃島藍莓集散中心,推動“黃島藍莓”走向全國,推進新區農業和旅游融合發展,帶動新區藍莓產業升級,進一步提升“黃島藍莓”品牌知名度,助力鄉村振興。

品種優化“黃島藍莓”上市早
“頭茬暖棚藍莓從3月上旬就開始上市,4月中下旬進入盛果期,個大、飽滿、吃起來口感是最好的,很受市場歡迎。”據寶山鎮藍莓產業協會工作人員宋芳介紹,新區暖棚藍莓上市依靠上市早、良好的品質和品牌效應,每公斤藍莓賣到了百元以上,市場效益很可觀。
據了解,“黃島藍莓”發展的20多年里,品種結構得到了很大的優化,其中,2007年,新區栽培的藍莓品種主要有藍豐、北陸等一些普通品種。從2013年開始,新區逐步引進了一些較適合當地栽培和國際上較先進的專利品種,特別是奧尼爾、薄霧等品種的引進,大大提升了藍莓的品質,使冬暖棚藍莓的上市時間由原來的4月上旬提前到3月上旬,提高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冬暖棚藍莓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隨著藍莓規模和產量的增長,藍莓龍頭企業也逐漸加大深加工的投入,新區逐漸形成了品種引進、種苗繁育、基地種植、果品深加工(藍莓花青素提純)及銷售的整個藍莓產業的全程產業鏈,生產出的藍莓果干、果脯、果脆、果醬、果汁、蜂蜜、藍莓酒等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深受顧客好評。
小藍莓長成農民致富“金豆豆”
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種植面積已達到10萬畝,年產值10.5億元,帶動6.8萬農民從事藍莓產業,直接帶動農民年增收7億元。藍莓產業已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特色農業的新亮點、新名片和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平臺。
小小的藍莓是怎樣變成了農民的“致富果”?20多年來,新區在藍莓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現在,農民不但通過土地流轉、用土地和資金入股等方式獲得土地收入,也可以通過企業得到種植藍莓的技術指導,進入藍莓企業,從事日常田間管理的施肥、除草、修剪、采果等工作獲得工資收入。

新區還引導果農成立藍莓產業協會,抱團發展,在幫助果農按照品牌創建的要求規范標準化生產的同時,組織新區藍莓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參加“農交會”“農博會”等國家級系列展會、產銷對接活動及社區直銷,加強對藍莓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線上線下合力打通藍莓產業鏈條“銷售”渠道。
“最近幾年,政府對果品的推廣力度和宣傳力度都比較大,咱藍莓的品牌也比較響亮,今年的藍莓銷售比往年都是一個翻倍的趨勢,尤其是線上銷售,像今年組織到蘭州、西安做了推廣,線上銷售量比往年都呈現了一個井噴的趨勢。”宋芳表示,希望通過2021年“黃島藍莓季”活動的“黃島藍莓精準產銷對接會”,與外地供應商實現現場直接對接洽談,進一步提升“黃島藍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開全國市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畢海虹 李鐵柱)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