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5日訊 近日,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研團隊研制出一種高精度海水pH測量儀,可用于長期走航和原位測量,在各種環境下均顯示出良好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近年來,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和海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已導致碳酸鹽體系的改變和海洋酸化,而記錄和評估此種影響則離不開長期測量海水pH值的自動化儀器。海洋酸化觀測網(GOA-ON)指出,進行氣候變化研究時海水pH測量的準確度應達到0.003。然而,由于目前海洋酸化相關文獻報道的pH值大多數仍然采用模型計算得出,或者通過手工方法進行測量,因此一直缺乏具有較好時空分辨率的高精度海水pH儀器。

據介紹,海儀所海洋常規水質要素在線監測團隊基于分光光度法研制的高精度海水pH測量儀,提高了原位儀器的精密度,原位pH測量儀器的精密度可達到0.0004。同時,該測量儀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能夠靈活運用于調查船、試驗站、浮標等載體。在搭載“雪龍號”進行第九次北極科考和近岸原位應用時顯示,該儀器精密度高、穩定性好,易于安裝,可用于長期走航和原位測量。
“十四五”以來,我國已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重點任務,而海洋作為巨大的碳儲庫,在碳中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海儀所已成功研發海水放射性核素、溶解氧、葉綠素、營養鹽和pH等系列生態水質監測儀器并在多個海域投入應用,其中,高精度海水pH測量儀的研制成功,將對研究海洋酸化以及評估碳中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