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位于六汪鎮劉新村的上上農業有限公司園區看到,這里的200多畝黃桃已經成熟,工人們正在園區里進行采摘。據了解,作為精準扶貧項目,上上農業有限公司農業項目落地六汪鎮劉新村以來,不僅通過流轉村莊土地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同時還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就業。隨著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加上外來項目引領示范作用,如今的劉新村不僅人居生活環境提高了,村民們的創業思路也越來越靈活,一條綠色生態發展的致富路正在穩步向前推進。
村民家門口就業
學習經驗收獲多
“咱們站的這塊土地就是我們家的,現在流轉給公司了。”劉新村村民丁孝蘭一邊采摘黃桃一邊告訴記者,這片山坡上的10畝地都是自己家的,每年的土地流轉費用就能達到1萬多元,加上在園區上班每月三千多元的工資,比起過去那真是好太多了。
劉風進也是劉新村的村民,因為對果樹管理有一定的經驗,現在在園區里負責桃園的管理工作。“你看這個桃子外形非常漂亮,口感也好,甜度非常高。”劉風進拿著一個拳頭大小的黃桃對記者說,這里的果樹全部都是綠色栽培,不施化肥。劉風進告訴記者,通過在園區工作的這段時間,自己對于科學農業有了新的認識,也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種植經驗,“在這里干活的基本都是我們村的人,大家在平時干活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學習到了先進的農業知識,這也為大家自己的個人生產提供了方便。”
開拓思路忙致富
結構升級活力足
“上上農業有限公司農業項目來到我們村以后,確實對我們幫助很多,不僅為村民帶去收益,村集體每年也能有50多萬元的收入。”劉新村黨支部書記祝京福告訴記者。
據介紹,通過引進生態農業項目,除了帶來經濟收益以外,更重要的是給村莊打開了眼界,開拓了致富思路。“去年我在我們村流轉了200多畝土地,引進了艾草種植項目,先為大家趟趟路,以后項目穩定了,準備成立合作社,讓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收益。”祝京福介紹說,“對于新事物,大家還是存在疑問和顧慮的,艾草項目引進一年多來,種植和銷售方面逐漸走上正軌,村民們也都看在眼里,今年以來已經有好幾個村民向我打聽種植艾草的事情了。”祝京福告訴記者,現在在他的艾草園里干活的村民有15人,每人每月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主要負責日常田間管理和收獲等工作。
收入提高環境美
宜居鄉村換新顏
走在劉新村,你會發現這里的街道非常整潔,村民房前屋后也都是干干凈凈,沒有亂堆亂放現象。“以前村里的環境還是比較差的,直接影響到村民的生活幸福感。”祝京福介紹說,以前大家保持環境衛生的意識比較差,怎么方便怎么來,柴草堆隨處可見,衛生死角日積月累,到了夏天氣溫高的時候,滋生蚊蟲,人居生活環境亟待提高。
“近幾年,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對于優質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再加上從上到下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我們村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祝京福告訴記者,對于環境衛生的保護,村里也是推出了自己的獎懲措施來規范大家的行為。“只要房前屋后環境衛生保持得好,村里就會以每四間房屋3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保持不好就沒有獎勵。通過這樣一個物質獎勵措施,逐步提高大家的環境衛生意識。”祝京福說道。 梁玉鵬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