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觀海君追了一檔新綜藝《媽媽,你真好看》
節目里的媽媽們讓人耳目一新

她們自信、充滿魅力
毫不掩蓋自己追逐模特夢想的“野心”
甚至放出“狠話”
“我們愛怎么穿就怎么穿,愛怎么美就怎么美,我們自己喜歡最重要”
這一刻的她們脫離了母親身份的固有枷鎖
作為獨立的個體閃著光芒

觀海君很欣賞這樣的轉變
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舌尖上的中國》里為女兒的高三沖刺陪讀做飯的媽媽

《小舍得》里為求一個孩子輔導班名額向老師卑微道歉的媽媽

以及被寫成“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梗的嘮叨你穿秋褲的媽媽

仿佛一旦被叫做“媽媽”
從此關于她們的生活描述只圍著孩子和家庭打轉

正如人民日報對《媽媽,你真好看》評價所言:“節目從50+女性的視角切入,展示原本屬于‘銀發族’的她們最鮮活的生活狀態?!?/em>
我們開始關注到“媽媽”標簽以外
這群可愛女性的夢想和追求

觀海君想到導演賈玲對于《你好,李煥英》電影名稱的解讀
當被問為什么譯名的“mom”對應的卻是中文的“李煥英”
她回答說

為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手動“呱唧呱唧”
每一位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前,首先是成為自己
觀海君深以為然

《奇葩說》有一道辯題 #媽媽瘋狂為明星應援完全不著家,該不該支持#
在“媽媽不著家”的話題上,我們似乎總會下意思地對媽媽產生一絲責備
“爸爸不著家——理所當然”
“孩子不著家——情有可原”
“媽媽不著家——成了眾矢之的”

我們對于“媽媽不著家”閃過的一絲責備的背后
正是我們習慣了媽媽角色的功能化而忽略了“媽媽”名銜之下的個體身份的表現

但小鹿的觀點是:支持媽媽
她說,我們的出現中斷了媽媽的少女時代
如今我們長大了,媽媽可以重新做回那個少女了

十幾年的成長階段捆綁住媽媽的大好時光
成為大人后,我們不應成為她以后生活的羈絆
我們喊著“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一心奔理想
回頭看看,我們又是否足夠關注媽媽她們想要的模樣

【她可以是在地鐵站拉琴的春風奶奶】
網友在《春風奶奶在地鐵里拉琴》一文中留言

【她可以是48歲南下學做絨花的酷颯女老板】

颯!她是年入60萬的女老板,因"追劇"癡迷上了一門不賺錢手藝
......
【她可以是任何她想成為的樣子】
我們能做的就像那句歌詞——“對你最后的寵愛是手放開”
尊重與支持她,不再成為她追求自我發展的羈絆
讓這個世界對于“媽媽”一角有更多的想象與描繪

當媽媽不再打著“媽媽”標簽,只是一個簡單的獨立的個體
當媽媽決定追尋自己的夢想,哪怕是一瞬小小的念頭
觀海君會對媽媽說:
“你不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里,不必有我?!?/span>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