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日訊 1日下午兩點,當觀海新聞記者來到即墨田橫碼頭時,前來購買開海“第一鮮”的市民車輛已經排到了碼頭一兩公里外。不僅很多人是攜家帶口來“趕市場”,還有一些有經驗的市民拎著一個大水桶,方便大量采購海鮮。
近海捕撈帶魚和黃花魚量是去年2倍
與沙子口等大碼頭相比,田橫碼頭上的漁船較小,主要是在2小時船程內的近海捕撈。兩點以后,碼頭兩側陸續有船老大返航。船一靠岸,幾米高的碼頭上方便有一名皮膚黝黑、身材健碩的漁民向漁船扔下粗糲的麻繩,一筐筐剛剛捕撈回來的海鮮便順著繩索被拉上岸。
“我這是20米的船,開海第一天各種海鮮的捕撈量加起來大約能有2噸。”船老大王愛會對今天開海歸來的收成很是滿意。“今年海里的海蜇少,蝦虎長得好,我們捕撈得也多。而且今年的帶魚、黃花魚的產量都很高,第一天出海,帶魚和黃花魚的捕撈量可以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觀海新聞記者看到,從王愛會船上,陸續有帶魚、利蝦、八帶、鰻鱗、螃蟹、蝦虎卸貨。碼頭上蝦虎的價格10元一斤,帶魚的價格20元一斤,鰻鱗15元一斤,單個一斤重的大螃蟹價格可以賣到80元/斤。
海鮮價格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
王愛會負責出海捕魚,妻子王新蘋負責在碼頭上售賣。漁船回來一個小時內,她已經賣出了三四千元。據她介紹,今年海鮮的價格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其中螃蟹、蝦虎、鰻鱗最受歡迎。按照經驗,下午稍晚的時候,這些海鮮便能全部賣完。觀海新聞記者觀察到,特意前來碼頭上買海鮮的市民,采購量都很大,一位市民告訴記者,碼頭上的海鮮新鮮,除了自己吃,他們還會多買一些,讓父母或朋友嘗鮮。
出海捕撈一戶一船一年純收入20萬
王愛會所在的即墨山東頭村是個遠近聞名的漁村,共有200余艘漁船。王愛會介紹,休漁期的時候,他們就修補漁船,同時由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王愛會家里也搞起了“采摘游”,休漁期也有豐富的收入來源。“不過還是出海掙錢多一些,拋去人工等費用,一條漁船一年大約可以為我們家帶來20萬元的純收入。”王愛會說。(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萌 文/圖)
責任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