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日訊 9月1日、2日,萊西市呂劇團創排的“萊西經驗”素材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在青島市人民會堂上演;此次演出由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中共萊西市委、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青島市文化研究院作為藝術指導單位參與了該劇的創作全過程。文化研究院院長遲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民心安處是吾鄉》將宏大的題材進行了靈動的呈現,體現了呂劇的藝術特色又融入了輕喜劇的元素。首演現場觀眾也表示,劇中兩家人六十年的故事引人入勝,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呂劇這一質樸家鄉戲的魅力。據悉,經過首輪演出之后,該劇的二輪演出也將在近期回歸舞臺。
大呂劇,大場面
說是一臺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卻有別于早期呂劇的質樸風格:來自北京人藝的舞美團隊、上海戲劇學院的燈光團隊、河南豫劇之鄉的導演團隊加上借調的武行演員,讓這出呂劇舞臺屢屢出現大場面。該劇講述了萊西周、李兩家跨越六十年的恩怨情仇,用動蕩年代、貧困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致富年代不同時期的故事描摹萊西這片熱土。傳統的呂劇注重主角之間的唱段,而《民心安處是吾鄉》有大量的群戲,而且群戲特別出彩:農村婦女嘰嘰喳喳的吵架現場、分地后表達狂喜心情的手絹功、武行演員們出演的戰爭場面,都突破了呂劇原有的舞臺限制,風格多變,場面高潮不斷,女主角玉枝之死一幕戲舞臺特別美,處理手法巧妙,讓觀眾唏噓落淚。
遲濤院長介紹,萊西呂劇有著深厚的傳統,“去年我們在萊西舉行青島呂劇人才培訓班,當地希望在文藝領域有一些創新,正好我們注意到‘萊西經驗’展覽,查閱了一些資料后我們嘗試用‘萊西經驗’與呂劇結合,做一部現代呂劇作品。‘萊西經驗’發源于萊西,而呂劇又是山東代表性劇目,用呂劇來體現‘萊西經驗’特別合適。”北京、上海、河南加上萊西呂劇團,四方力量合作這部戲,提升了整體水準。“這個題材很大,做得小了就包不住這個戲了,所以我們同意了導演和舞美的設想,單從舞美上看,《民心安處是吾鄉》很像省級大劇團的作品。萊西呂劇團的團員們對這個戲熱情很高,從退休演員到年輕演員都積極參與到其中。這出戲立了一個標準,如何對標、如何往現代呂劇的方向走,這出戲將帶領整個團往好的方向走。”
現代呂劇,現代思路
《民心安處是吾鄉》的創作團隊實力雄厚,編劇陳鵬曾創作過《大河開凌》等名作,對題材的把握、提煉非常到位,通過對周、李兩家人從親戚到仇敵再到致富路伙伴的故事,總結出“農村基層黨支部要建在群眾心上”的核心命題。總導演李利宏、技術導演白雪峰都有深厚的藝術功底,遲濤用“開荒”來定義兩位導演的工作,李利宏導演光是坐排階段就用了十天時間,讓演員徹底進入了角色,在一出戲上耗費如此長的時間頗為罕見。技術導演白雪峰有著豐富的豫劇經驗,豫劇與呂劇在藝術上有想通之處,而豫劇市場的繁榮也是呂劇借鑒的榜樣,遲濤介紹,“豫劇的推廣和普及是全國做的最好的,豫劇唱念做打很豐富,唱腔優美、表現形式多樣。呂劇本身就有很大的包容性,導演們把豫劇好的東西帶給我們,豫劇、呂劇之間的結合就是我們的創新。”
由文化研究院牽頭組織,創作一出主旋律現代大戲,這樣的嘗試在目前還是首例。遲濤表示,這個模式得以實現,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提出命題、搭建團隊、綜合力量,做一出新舊結合的精品戲,這是縣級劇團的努力方向,我們研究院如果能夠推一把,對整個作品水平提高很有好處。”據悉,《民心安處是吾鄉》接下來將舉行進一步研討、修改,為下一步多輪演出做準備。遲濤表示,目前部分縣級院團基礎確實比較薄弱,一個好作品的出現會讓院團得到更多支持,迅速提升,在市場上站住腳,未來就能夠長足發展。(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攝影 王雷)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