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說起“口哨王”曹慶躍,老青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將普通的口哨吹出了大名堂——在2008年第35屆世界口哨大會上,一舉拿下了男子成人組藝術(shù)類比賽第一名,流行音樂第二名,個人全能第三名,曹慶躍也成為第一位在世界口哨舞臺上領(lǐng)取獎項的中國人。之后的2013年,曹慶躍又獲得了在美國舉行的第40屆世界口哨大賽個人全能冠軍,并帶領(lǐng)他的弟子們包攬了少兒級個人全能冠亞軍……距離當年的輝煌已經(jīng)過去了十多年,現(xiàn)如今的曹慶躍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口中的一位“退休老頭”,可是對于口哨的熱愛卻并未因此而擱置,相反,他以更為年輕、時尚的姿態(tài)傳播著這一門口哨技藝:“唇粹”公眾號上一曲《出埃及記》有著10萬+的傳播度,而抖音短視頻上的直播也在不間斷地進行著,一個小時吹奏16首口哨作品,也是別人難望其項背的紀錄……
曹慶躍口哨演奏《我愛你中國》
從街頭小技到口哨藝術(shù)
口哨到底是一門怎樣的技藝?似乎沒有人能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就連現(xiàn)如今被譽為“口哨藝術(shù)演奏家”的曹慶躍,當年也是摸索中延續(xù)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1984年,曹慶躍參與青島港務(wù)局藝術(shù)團的一場演出,為舞蹈《梁山伯與祝英臺》伴奏時,一時興起加入了一段口哨吹奏,這是曹慶躍口哨藝術(shù)的啼聲初試,雖然觀眾們的掌聲雷動,但是臺下的領(lǐng)導對他雖沒有批評但也沒有表揚,只是說“下次別吹口哨了。”這樣的反應(yīng)倒也不足為奇,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口哨經(jīng)常是與街頭混混這樣的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更多的人將其定位于“不著調(diào)”“流里流氣”,但此時,真正的口哨藝術(shù)卻在世界上日漸成熟且受認可,鐘愛口哨藝術(shù)的曹慶躍將閑暇時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口哨藝術(shù)的探索上。
曹慶躍告訴記者,在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有一位叫愛麗斯·肖的女士曾是世界最著名的口哨藝術(shù)家,她的口哨聲曾飄蕩于音樂廳、演講堂,風靡歐美,一位評論家描述她的口哨“是一樣最有表現(xiàn)力的樂器,能吹出加強音、抑揚音、斷音、顫音,音域涵蓋兩個半八度音程”。另一位評論家則把她的口哨喻為“魔笛”,“其音色猶如畫眉鳥的鳴囀,又像晚間的清風那樣幽幽沉寂。”而在1985年美國內(nèi)華達州卡遜舉行了第八屆國際口哨大賽,其空前盛況更是讓曹慶躍躍躍欲試:51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口哨藝術(shù)家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周末,聚集在卡遜市立公園的木棉樹下嘬口而吹,爭奇斗勝。他們用口哨吹出巴赫和貝多芬,歌劇、爵士樂、百老匯舞臺劇、波爾卡舞曲、50年代的流行歌曲,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有一個人甚至能吹出搖滾樂。賽場上既有嘬口而吹者,也有用喉嚨吹者,以及利用手和指頭做出共鳴箱的吹者……
一人樂隊技驚四座
來源于民間的藝術(shù)一定在民間擁有著天然的擁躉。1994年,當時還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曹慶躍與當時國內(nèi)的藝術(shù)大腕同臺參加在濰坊舉行的國際風箏節(jié),并在迎賓晚會上進行表演,他的一曲口哨演出《多瑙河之夜》技驚四座,觀眾們的熱烈掌聲盛情難卻,當場加演了一曲《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曲子中含有很多跳音、顫音,器樂演奏時就有相當?shù)碾y度,而曹慶躍的嘴唇替代了龐大的樂隊,反而帶出了更多的精彩,就連見多識廣的老藝術(shù)家們對此也贊不絕口,當時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侯耀文迎上來對他右肩親切地擂了一拳:“太棒了!你這么吹,吹破了天,下面讓我們怎么演啊?”演出結(jié)束后的晚宴上,侯耀文即興為曹慶躍寫了三個字“吹破天”;德高望眾的老藝術(shù)家駱玉笙贊揚曹慶躍對曲子中的音階把握得非常準,技巧嫻熟,她為曹慶躍題詞:“向你學習藝術(shù)基本功”……
在曹慶躍看來,口哨藝術(shù)更像是一份“內(nèi)心深處那種自然、毫不做作的樂趣”,而為了這種樂趣,他的“臺下十年功”反而更令人敬佩:他可以在近四個八度的音域中演奏中外名曲,令人稱奇的是他精湛的吹吸結(jié)合技法。在吹氣演奏的同時,吸氣也能演奏而且音色不變,解決口哨的換氣問題,一吹一吸都能運用自如。他優(yōu)美的音色,將高雅音樂、流行音樂展示給人們,快速吐奏猶如是小號般的高亢清脆,在節(jié)奏感強的曲子中充分展示了他口哨技巧的底韻。此外,他還自學了鋼琴,“口哨跟聲樂相比,可能要更困難些,聲樂利用氣息的控制實現(xiàn)各種音色的變化,而口哨全靠嘴唇控制,強弱、快慢,還有音準等,吹著玩可能很簡單,但是要把口哨吹專業(yè)了,好聽入耳,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心聲
想讓更多的人認識口哨藝術(shù)
將兒時喜歡的口哨一吹吹了50多年,并吹出了大名堂,曹慶躍說,“我覺得我最大的成就是,口哨這個可能之前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街頭文化,我把它變成了藝術(shù),甚至可以與高雅藝術(shù)同臺。”的確如此,盤點一下曹慶躍的藝術(shù)履歷,幾乎包攬了這一藝術(shù)門類的所有獎項,開過口哨獨奏音樂會,將世界口哨大會引入國內(nèi)并在青島成功舉行……近些年來,曹慶躍鮮有參加比賽,他說,“大家都已經(jīng)認可了,就沒必要一直參賽一直拿獎,我希望我的徒弟或者學生,甚至更多喜愛口哨藝術(shù)的人,都可以多來參加比賽,用實力證明自己。”
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退休的曹慶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推廣、普及他所熱愛的口哨藝術(shù)。從2009年11月開始,曹慶躍便開始擔任鄭州路小學課外口哨興趣班教師,義務(wù)教授口哨藝術(shù),青島市鄭州路小學也成了全國第一所擁有課外口哨培訓的學校。說起鄭州路小學的結(jié)緣,曹慶躍說,“鄭州路小學以打工子弟子女居多,很多學生家庭條件負擔不起樂器之類的培養(yǎng),而吹口哨在投入上很小,但卻能帶給孩子同樣的童年趣味,有音樂的陪伴,他們可以更快樂地成長。”當鄭州路小學的小學生和曹慶躍聯(lián)手搭檔演繹《夜空中最亮的星》并登上達人秀的舞臺時,所有人都為之感動和震撼。此外,曹慶躍受邀擔任棗莊學院客座教授,培養(yǎng)出的學生在國際比賽少兒組別中也佳績頻傳。
曹慶躍說,中國口哨藝術(shù)的發(fā)源地就在青島,我們的孩子學習才藝都要往北京、上海跑,去找老師學習專業(yè)課,唯獨口哨藝術(shù),天南海北的孩子都找到青島來,應(yīng)接不暇。今年受疫情影響,曹慶躍暫停了線下授課,反而在線上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我就是一個口哨藝術(shù)的傳播者,無論是抖音,還是公眾號,亦或是為老年大學錄制口哨藝術(shù)視頻課,這些陣地都是為了傳播口哨藝術(shù),不太會去考慮粉絲黏性之類的東西,就是想讓大家知道真正的口哨藝術(shù)是怎樣的。”回首這些年來的“唇粹”之路,曹慶躍說,如果說自己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那絕不僅僅是將難登大雅之堂的口哨吹出了世界冠軍的名號,而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口哨藝術(shù),“口哨人人都會吹,但是能夠?qū)⑵浯底喑梢婚T藝術(shù),這個過程,跨越的不僅僅是技藝的修煉,更是世俗和偏見的顛覆。”(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