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以后還能做朋友嗎?
我曾跟一些朋友聊過這個話題,他們各有各的答案,并且給我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原來,能否做朋友,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桿標尺。
01.
分手后,我們成為了“不常聯系”的朋友
@艷 39歲 業務主管
幾年前,我還是個“大齡剩女”,父母一直為我的終身大事發愁。
在好友撮合下,我認識了大我10歲、離異多年的阿峰。
他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有個兒子歸他撫養。據朋友講,阿峰離婚的原因是前妻有了外遇。
談了將近兩年,我懷孕了。阿峰很高興,也有了把我娶回家的想法。
就在我們籌備結婚的時候,阿峰的兒子從部隊復員了。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打算自己創業。
當時他兒子想和朋友合伙開一家酒吧,需要投資幾十萬,而這些錢幾乎是阿峰全部的積蓄。
起初阿峰是反對兒子投資的,但兒子堅持要干,他也拗不過,于是就同意了。
我這邊又聯系裝修房子,又訂家具的,結果阿峰卻告訴我錢已經全給了兒子。
當時我特別生氣,他就算不考慮我,也要想想我肚里的孩子啊。
阿峰說,兒子從小就缺少母愛,他過去也很少陪兒子,這次答應兒子也算是彌補他欠兒子的父愛吧。
我不想聽阿峰的任何解釋。因為心情不好,我不幸流產了,這讓我更加痛恨阿峰。我們就這樣分手了。
后來聽說阿峰的兒子干得很好,給家里掙了不少錢,但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
兩年后,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了阿峰。
阿峰說,他對不起我,想很有機會能彌補對我的虧欠。
他讓我一定保留著他的微信,無論什么事,只要需要他幫忙,他都責無旁貸。
就這樣,阿峰成了我“不常聯系”的朋友。
02.
失去過對方一次后,后來的我們握緊了彼此的手
@夢秋 29歲 私企HR
我們分開的導火索既可笑又合理,就因為煮完了面不刷鍋,我和他大吵一架。
我受夠了他自負又驕傲,受夠了他的控制和奚落,我厭倦了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分開兩年后,他再次申請加我微信,說想見我一面。
我對他雖然還有恨意,但也還是有點不舍吧,就通過了他。
他到我家樓下等我,我沒有刻意回避,我們竟然如從前一樣,自然地牽起了對方的手。
原來我走以后,他開始學會收斂自己的脾氣,開始學著內衣和外衣分開洗,每次炒完菜馬上就刷鍋,每周換一次床單被套。
而我也試著敞開自己的內心,和過去的自己做連結,向原生家庭說“NO”。
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畏畏縮縮,瞻前顧后,也有了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
誰能想到分開后,我們活成了彼此期待的模樣。
后來有一天他跟我說:我想給自己找個女主人,你愿意和我一起生活嗎?
我哭成了淚人,說了無數個“愿意”。
有人說:合格的前任,就該像死了一樣。
這也是當初我不愿做朋友的原因,我害怕相互撕扯,讓一切反復回到起點。
只有讓對方徹底失去你,你們之間完全沒有連結時,你才能明白TA對你意味著什么。
現在我們領證2年了,因為徹底失去過對方一次,這次反而將手握得更緊。
我想當初迫使我們關系失敗的,也許不是他沒有刷鍋,而是我將自己包裹得太緊。
以至于對方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覺得是對自己的攻擊。
當初的我們很像,渾身帶刺,彼此刺痛。如今的我們,信任坦誠,彼此包容。
03.
怎樣面對一段結束的關系?
聊到這個話題,大部分人都表示,無法在親密過后做回朋友。
原因無非兩個: 不舍與不甘。
有人表面上做回了朋友,但界限沒劃清,反而不停干涉和參與對方的生活和新戀情,以朋友之名,行使伴侶的權力。
認了吧,分開后的互相干預,都是不舍。
也有人分開后,覺得委屈,見不得前任好。一有機會,到處講前任的不是。
說壞話也是放不下,忿忿不平,都是不甘。 愛與恨,不過一刀兩面。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斯·費希爾,在《分手后,成為更好的自己》里說過:
相愛的感覺并不是唯一難割舍的東西。難以割舍的還有憤怒、怨恨和報復的心情。
如果一個人喋喋不休地談論前任,無論用甜蜜還是憤怒,都說明TA還沒有放下對前任的愛恨情仇。
一段關系的終結,難過和痛苦是正常的,這正是我們能夠成長的好機會。
我們需要獨立的空間,處理好自己和過去的關系。
一段關系結束了,怎樣面對更好呢?你也許需要明白以下3點:
a. 找回自我價值感
要抽離那段關系,就要盡可能認真、客觀地評價自己。當你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分手,才有繼續前行的動力。
b. 放下恐懼
分手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恐懼,有人恐懼孤獨,也有人恐懼獨自面對未知的生活。 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感受它,然后摸索著走出去。這期間你可以試著冥想、跑步、旅行、瑜伽,轉移注意力,放松身心。
c. 享受平淡
慢慢地接受單身的狀態,準備好獨自面對生活,清理過往的碎石;然后,堅強起來,明白到長期親密關系是緣分,你仍然擁有繼續愛人的能力。
放下過去從來跟別人無關,只與你有關。
如果你正處在對戀愛迷茫的階段,正面臨分手的痛苦,正恐懼面對獨自生活的孤獨;或是你正站在分手的岔路口,在糾結自己應做的選擇。
我建議你向心理咨詢師求助,請咨詢師帶領你直面這些恐懼。
愛是我們終生要學習的課題,治療過程就是為了讓你看到自己的情緒,然后一點點接納、包容、以及調整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
你覺得和有過親密關系的異性,還能做回朋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