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輪胎遇見工業互聯網,會摩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從誕生、使用到回收、報廢,輪胎的生產質量、胎壓信息、磨損程度、行駛路線、用戶偏好等都被記錄在冊,每個數據都成為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重要參考,這便是雙星集團胎聯網“智慧云”平臺賦予輪胎產業的新場景。近日,記者走進雙星集團,近距離感受智能制造的魅力。
探訪
輪胎“觸網”化身未來工廠
走進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映入眼簾的是生產線上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AGV小車自動穿梭運送物料,堆垛機器人自動輸送倉儲,智能機器人在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工作,呈現出一幅未來工廠的畫面。

雙星傳統工廠的 “變身”始于2014年,彼時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才進入人們視野不久。 2014年年初,雙星集團抓住“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新機遇,按照輪胎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方案,在西海岸新區建設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及輪胎智能裝備生產基地。
2016年6月,全球輪胎行業第一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在雙星全線投產,實現了傳統輪胎行業的轉型升級。工廠中的裝備和機器人,80%是雙星自主設計和制造的,將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
“雙星的智能化工廠一直在不斷優化升級。 ”雙星集團副總裁、雙星輪胎集團總經理蘇明告訴記者,雙星近期開發的智能評測系統,可對零部件的重量、尺寸等要素進行全流程監控、評測,使輪胎質量評測由結果控制轉變為因素控制,降低了產品的不良率。雙星智能工廠不斷向著“人、機、料、法、環、測”全要素互聯互通的方向邁進。
創新
輪胎數據接入“智慧云”
工業互聯網,一頭連著制造,一頭牽著服務和消費。
在輪胎行業實現制造與生產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后,聚焦需求端、供應端的上下游產業鏈變革,也隨之展開。
雙星著力打造的胎聯網“智慧云”平臺便由此而生。雙星通過在輪胎中嵌入芯片實現了對輪胎胎溫、胎壓、行駛路線、路況、載重、磨損數據的實時在線,這些信息被與芯片相鏈接的車載接收器收集,上傳到胎聯網“智慧云”后臺,實現輪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過輪胎這個載體,雙星試圖打通生產端與需求端,胎溫、胎壓、行駛路線數據成為雙星感知并滿足用戶需求的第一條通路。通過胎聯網,雙星真正實現了輪胎、車輛、物流車隊、輪胎企業之間的信息鏈接。
沿著這樣的成長軌跡,胎聯網“智慧云”平臺自去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今年以來,平均每月都有8-10萬輪位的運行數據接入系統數據庫,平臺輪位管理系統的數據信息迅速增長。未來五年內,平臺將為1萬家物流公司和2000萬個汽車輪位提供服務。
變化
由賣輪胎到“賣公里數”
胎聯網“智慧云”平臺重構了用戶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輪胎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也由此發生改變。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制造業將由生產驅動走向需求驅動,需求端與生產端的打通將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通過胎聯網“智慧云”平臺儲備的輪胎消費數據,雙星已經開啟了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大規模反向定制(C2M)。
“用戶需要什么樣的輪胎,我們的輪胎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進,這些都可以基于第一手數據進行主動改進,為客戶進行場景化產品定制生產。 ”蘇明舉例說,基于物流車隊輪胎使用數據的分析,雙星可以獲知車隊的駕駛路線及使用需求,在耐磨性、抗濕滑性、滾動阻力“魔鬼三角”因素的動態考量中,有的企業的應用場景更傾向于輪胎的耐磨性,而有的企業應用場景則更看重輪胎的載重能力或者節油能力。
因此,輪胎的銷售模式也在改變。通過胎聯網對輪胎運行全生命周期的掌握,雙星可以實時掌握輪胎行駛里程和磨損程度,以此判斷輪胎壽命。在卡客車領域,雙星已經將輪胎銷售模式由一次購買轉變為“賣公里數”,將物流車隊一次性購買輪胎轉變為根據公里數分期支付輪胎費用,按照“公里數”收費降低了物流企業在輪胎采購時一次性投入的資金成本。
在“賣公里數”的新模式下,物流企業不再需要配備采購、倉儲、維修、救援等服務與管理人員,而是由雙星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維保服務。雙星在澳柯瑪物流園區建立了標準化服務站,并配備了專業服務人員24小時駐場服務,保障輪胎的日常巡檢與及時維保、更換,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各類故障,為企業節省輪胎使用成本10%-20%。
截至目前,雙星已為澳柯瑪物流的近10家承運商車隊提供了胎聯網服務,服務車輛200余輛,服務輪位近4000個。
延伸
構建雙星生態平臺
目前,胎聯網“智慧云”平臺已在山東、陜西、河北等多個省市推廣應用,并在全國40多個城市配套設立標準化輪胎服務站,為用戶提供輪胎全流程專業化服務。
從供應端到生產制造、銷售,雙星在卡奧斯平臺上構建生態平臺。在研發制造端,雙星聯合海爾卡奧斯、青島科技大學等構建研發與生產聯動平臺,將輪胎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及輪胎行業亟需破解的課題進行全球發布,在全行業內尋找解決方案,同時也利用雙星在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積累賦能行業發展。目前,雙星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產業的賦能已經延伸至農業、家電、食品飲料、冷鏈倉儲等領域。
在供應端,雙星還將攜手卡奧斯不斷優化供應商資源,將橡膠原材料、裝備零部件等采購全球互聯,構建全球采購平臺。
雙星還在深入供應鏈金融管理。為推進輪胎銷售“賣公里數”,雙星聯合卡奧斯和青島銀行,推出“青銀云租”物聯網租賃新模式,推動行業從傳統的買賣模式向輪胎共享租賃模式轉變。
今年以來,雙星構建生態平臺的動作頻頻。 2月,雙星攜手錦湖輪胎和全國10家輪胎行業的領軍經銷商合資成立星錦科技有限公司,并與蘇寧車管家共同打造集倉儲、配送、體驗、安裝、服務為一體的“S2C”新生態,直面車隊、集團用戶、“C端”用戶提供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線上線下無縫對接,路上路下無處不在”。
新生態建成后,雙星將有30個配送中心、2000個核心前置倉、30萬家權威認證的安裝和服務門店,實現由 “賣輪胎”到“賣公里數”,再到賣汽車后市場所有產品。
未來
打造智慧型世界一流企業
2021年是雙星誕生100周年。對雙星而言,創業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不斷創新求變讓百年雙星生機盎然。

未來,雙星將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循環利用及新材料三大主業和模式創新,實施“三智一新”戰略,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把雙星打造成為科技、時代、智慧型的世界一流企業。
記者了解到,“三智一新”是指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和環保新材料。所謂“智慧生態”,就是在繼續優化和完善雙星工業互聯網體系的基礎上,為傳統工廠的智慧轉型提供服務;“智慧輪胎”主要側重于加速雙星“胎聯網”系統的商業化應用和推廣;“智能裝備”指的是利用雙星的智能裝備制造平臺,發展城市建筑固廢處理和智能礦山運輸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而“環保新材料”,則是利用雙星的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開發更多的環保新材料。
“三智一新”意味著雙星在未來可以趕上的風口越來越多。相對于以前的雙星,今天的雙星正在向科技、時代、智慧型世界一流企業的夢想征程上揚帆遠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楊博文)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