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9日訊 豬舍前寬敞的平地上,幾十只黑豬正一邊“哼哼”,一邊拱地尋找食物。“里岔黑豬在這里過的是5星級的生活。”在青島膠河源健康農場,工作人員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

近年,膠州市全力打造“膠味領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膠州紅辣椒、膠州馬鈴薯、膠州大白菜、里岔黑豬這“紅黃黑白”四大特色農產品為主,奏響了“紅黃黑白”品牌變奏曲。

在膠州品牌農產品中,里岔黑豬因其產地和毛色而得名,素有“南太湖、北里岔”之稱,是優良地方豬種。農場工作人員和記者介紹,里岔黑豬與一般豬種不同,具有如下特點:毛色全黑,體型大而長,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背腰平直,腹不下垂,四肢粗壯,肌肉發育較好,臀部較豐滿;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強、體長多肋、肉質鮮嫩、胸腰椎多1-個的獨特性狀,是我國唯一、世界第二個有多肋性狀的豬種。
研究顯示,里岔黑豬的飼養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種系源于商周時期的沂山野豬,后與膠河流域的地方豬種逐漸融合而成。1983年,里岔黑豬被列入山東省家畜品種志,1985年被農業部列為重點推廣的優良地方豬種,并列為國家一類畜種資源重點保護。2000年8月,農業部第130號公告,里岔黑豬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地方豬種被列為國家級豬種資源保護品種。2021年1月13日,農業部發布最新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里岔黑豬位列其中。

自2006年以來,青島和膠州兩級政府高度重視里岔黑豬的保種選育和產業化開發,每年都撥付一定的保種經費用于里岔黑豬的保種選育,近幾年更是充分發揮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對地方畜禽品種保護工作的推動促進作用。
據悉,膠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專門成立了里岔黑豬研究開發中心,具體負責指導開展全市里岔黑豬保種選育和產業化開發,制定年度育種方案并監督實施,確保里岔黑豬保種選育提高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膠州市共發展有2處保種場、1處種畜禽場和5處擴繁場。截止2020年底,膠州市共存養里岔黑豬12000多頭,其中能繁母豬1100頭。


里岔黑豬生產、屠宰、銷售環節中實行“四統一”和“四定原則”標準。“四統一”為“統一養殖方式、統一飼料標準、統一銷售形式、統一產品包裝”,“四定原則”為“定點飼養、定點屠宰、定點銷售、定時撤柜”。在養殖環節,全面推廣“發酵床+運動場”態環保的養殖模式,飼料以玉米、豆餅配以青綠飼料為主,不加任何添加劑,生長期10-12個月,讓豬自然生長,恢復豬的原生態,確保里岔黑豬肉綠色健康;在屠宰環節,全面推廣規范化定點屠宰;在銷售方面,采取專賣店+會員制營銷模式,目前,在膠州、青島、濟南、淄博等地設立了多處專賣店,產品供不應求。


近年,膠州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培育和打造了一批以地方特色產品為主導的知名農產品品牌。而2019年推出的“膠味領鮮”,旨在進一步整合優質特色農業資源,構建價值清晰、形象統一、資源整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更多膠州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山東、走向全國。在運營過程中,通過甄選當地符合標準的天然、優質、健康的農產品,向企業授權使用該品牌,并通過嚴格的申請、使用、退出機制,保證“膠味領鮮”品牌產品的質量和口碑。目前,膠州市共有21家經營主體的品牌產品獲得授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羅震 文/圖)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