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1日訊 電梯是廣大市民“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交通工具,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電梯安全運行情況平穩向好,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電梯80289臺,同比增長17.88%,在用電梯74992臺,電梯總量位居全省首位。
住宅類電梯占全市三分之二
數據顯示,我市電梯總數為80289臺,其中住宅類電梯數量為46003臺。通過聘請電梯專家對電梯維保單位進行抽查,對維保單位體系運行及資源條件保持、維保質量、使用單位管理情況、維保人員操作等進行重點檢查,督促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維保單位持續提高電梯維保質量,提高全市電梯安全運行水平。
從分布區域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區市分布著全市約一半的電梯。其中,西海岸新區登記電梯臺數最多,為17622臺,占全市的21.95%;其次是城陽區,數量為14787臺,占比18.42%;排名第三的是即墨區,8647臺電梯,占比10.77%。其他區市方面,市北區8461臺,占比10.54%;李滄區7282臺電梯,占比9.07%;嶗山區6864臺電梯,占比8.55%;膠州市6563臺電梯,占比8.17%;市南區5041臺電梯,占比6.28%;平度市2559臺電梯,占比3.19%;萊西市2250臺電梯,占比2.80%;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213臺,占比0.27%。
電梯故障三成是人為原因
因為老舊電梯數量的增加,電梯困人情況也是屢次發生。因此,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電梯安全監管,堅持以電梯困人高效救援為目標,不斷提高解救電梯困人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群眾乘梯安全。數據顯示,在電梯安全方面,2020年96333熱線共接聽電話11321通,處置電梯困人事件1781起,其中電梯故障困人1446起,停電困人335起,解救被困群眾3443人。
在2020年處置的電梯困人故障中,外部原因、人為原因、門系統三類故障是導致電梯困人的主要原因。其中,因電力原因導致的停電、夏季機房溫度過高等外部原因故障627起,占比35.20%;生活和裝修垃圾導致開門受阻等人為原因故障516起,占比28.97%;門機故障、門鎖失效等門系統故障270起,占比15.16%。
據介紹,目前我市電梯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8.69分鐘,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30分鐘到達現場的時間要求,現場平均救援時間3.83分鐘。
智慧平臺全市電梯“一網統管”
隨著電梯數量逐年遞增,電梯智慧監管勢在必行。去年智慧電梯應用場景率先在上海運行,我市取經上海正探索電梯維保新模式,推動電梯安全狀況持續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我市積極探索運用 “互聯網+電梯監管”智慧平臺,打通電梯應急數據庫,對全市電梯全生命周期進行一網統管,實現了電梯安全監管系統一體化。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保障電梯安全運行方面,青島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如通過學習上海先進經驗,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市推行電梯“自我聲明+信用管理”維保模式試點,劃定西海岸新區、即墨區作為試點區域,推動電梯維保從“重維保過程”向“重維保效果”轉變。這是一種電梯智慧監管新模式,實現了物聯網技術與電梯維保的結合,實施后,電梯維保將從原本每15天一次的例行維保,轉變為“全天候監測+針對性維保”,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檢查和維護保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保障電梯安全運行。逐步打造國內一流的多功能集成應用服務平臺,保障市民乘梯安全,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