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城市,因文明而美麗;家庭,因和美而奮發。
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城市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萬家燈火。近年來,青島涌現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跡感人、影響廣泛的家庭典型,他們或尊老愛幼、睦鄰友善,或熱心公益、甘于奉獻……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樹立起鮮明的價值導向和道德標桿,引導著更多的家庭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傳播著文明家庭的正能量。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即日起,青島市文明辦聯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開辟專欄,推出融媒體系列報道“百戶文明家庭風采”,講述100個文明家庭的故事,傳遞家的溫暖,彰顯文明的力量。
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
——記全國文明家庭董成森、高秀珍家庭
15歲參軍,攻打日軍據點幾度經歷生死;為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放棄干部身份毅然回鄉務農;熱血愛國,培育一家四代15位軍人……在平度市南村鎮,有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抗戰老兵——董成森,作為家庭的“大家長”,他報效祖國無怨無悔,將“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的赤誠忠心內化為這個家庭永遠的紅色家風。
1927年,董成森出生在平度市南村鎮前雙丘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時,母親和弟弟被土匪擄走,父親被打成重傷。為了養家,11歲的董成森開始給地主家割草、放牛。一天放牛時,董成森遇到了八路軍的隊伍,從那以后,他便開始利用放牛的機會給八路軍傳遞情報,當起了交通員。在與八路軍的多次接觸中,董成森萌生了參加革命的想法。15歲那年,董成森正式參軍入伍,成為一名抗日戰士,此后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多次立功受獎。

董成森和妻子高秀珍 受訪者供圖
1949年10月1日,22歲的董成森參加了開國大典,這是他銘記一生的榮耀。然而,由于兩環之差沒能進入受閱方隊,成了他最大的遺憾。
新中國成立后,董成森被送到徐州干部培訓班學習。畢業后,部隊轉隸空軍編制,他擔負起修建機場的任務。1960年,國家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大力支持農村經濟建設。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歲月里,董成森脫下軍裝,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和干部身份,毅然選擇回鄉務農。

董成森、高秀珍家庭合照 受訪者供圖
回村后不久,董成森被推選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因饑餓而面黃肌瘦的鄉親和因干旱少雨莊稼歉收的窘迫,董成森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打機井、修水利,讓村里的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確保糧食豐收。同時,他還積極鼓勵村民開展養殖業,種植花生、圓蔥、西瓜等作物,壯大了集體經濟,讓前雙丘村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就這樣,董成森在村支書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1970年,大兒子要考師范,董成森緊急召開家庭會議。他對兒女們說:“有國才有家,你們作為董家的后代,必須首選去當兵。保家衛國就是我定的家規。”也就是在給大兒子填報入伍申請時,人們無意間發現了董成森的“秘密”。第二天,相關部門登門看望了這位回鄉務農的老八路,見一家人生活困難,董成森的腿部又有殘疾,主動提出為他評殘,卻被董成森婉言謝絕。“一起參加革命的許多同志都犧牲了,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你看我不但活了下來,還有一大家子人,知足了。”他說。不貪功,不向政府伸手,始終保持勞動者的樸實本色——這是董成森給兒女們定下的第二條家規。
大兒子董希祥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董成森在家里正屋的西墻上大筆寫下“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十個字。他穿上當年的軍裝,小心翼翼地帶上軍功章,和兒子在大字前留下第一張合影。接著,二兒子董希云、三女兒董新香、孫子董玉琦……每個通過入伍審核的董家人,都要在穿上軍裝的那一刻留下一張合影。從1970年到2010年,四十年的紅色傳承,董家的軍裝合影照片,已經增加到第17張。
1990年,董家的第四代,董成森的曾外孫宋杰出生。和所有董家人一樣,宋杰是聽著太姥爺的故事長大的,他從小就喜歡把軍裝穿在身上,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2010年,宋杰如愿入伍。
2015年9月3日,耄耋之年的董成森和25歲的宋杰,共同出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現場——通過層層選拔,宋杰成為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方隊中的一員,董成森則作為抗戰老兵的代表。

2018年1月,董成森一家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人》節目,一家四代15位軍人在舞臺上重溫入伍的鏗鏘誓言 受訪者供圖
2018年1月,董成森一家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人》節目,一家四代15位軍人在舞臺上重溫入伍的鏗鏘誓言,現場觀眾無不動容,雷鳴般的掌聲響徹整個演播大廳。

2018年1月,董成森一家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人》節目,一家四代15位軍人在舞臺上重溫入伍的鏗鏘誓言 受訪者供圖
無論軍裝在身,還是戎裝褪去,軍人是他不變的名字。近年來,董成森積極參與紅色基因傳承活動,到烈士陵園、學校校園為師生們講述革命故事。同時,他還積極參與“青老結對傳幫帶 薪火相傳促成長”等活動,幫助年輕一代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銘記初心和使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作為一名老黨員,董成森帶頭捐款1000元,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