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17日1版

為綠色發展提供新標桿新方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與城市中的每個人息息相關。生態環境的優化,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綠色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
近日,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青島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此次督察,是對青島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的一次“全面體檢”,將進一步推動各級各部門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加快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協同增效,把減污降碳總要求落實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方面。要求我們扛起責任,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對青島而言,綠色是城市的底色。“十三五”期間,青島市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1.5%,并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碳排放減排任務,躋身全國低碳城市前列。根據《2020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青島以90.3的綠色指數位居榜單第10位。今年,又獲批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為這座敢于嘗鮮、勇于探索的城市提供了一次領銜“進階”的新契機。
新的歷史方位,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綠色發展”已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志存高遠的城市當率先落子布局。對標先進,轉作風爭一流。5月10日至12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成都、深圳考察。成都從2018年就提出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幾年來,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形成了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而深圳,在綠色發展的賽道上,“身位”一直處在前列。今年3月,深圳正式發布全國首個GEP核算制度體系,GEP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深圳率先推行這一全新核算體系,具有風向標意義,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找差距、補短板,目標是讓青島更美好!相較“先行者”,必須看到的是,我們在改革力度、創新能級、制度保障等方面還有短板,綠色發展水平存在著區域不平衡現象,有的部門精細化管理水平不足等。面對各種挑戰,我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基本建成美麗青島,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質量、綠色發展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遠景目標。全市上下將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
說到底,綠色發展比拼的是“硬功夫”。如何將生態“高顏值”轉化成經濟高增長,如何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產業優勢,是青島贏得未來必須作答的課題。
作為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要圍繞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入開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能效提升工作,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建設“碳中和先進技術示范區”“海洋碳匯特色示范區”以及綜合性的“零碳示范小鎮”,爭創全省、全國碳中和先行示范區。要以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為“切入點”,加快探索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生態修復與功能修補、美麗鄉村建設、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等重點領域,打造綠色城市發展樣板。要聚力“低碳、綠色、循環、集聚”發展路徑,加快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最大化釋放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新動能,高點謀劃,前瞻布局,在融合創新應用、優化產業發展生態等方面走出綠色低碳高效之路。
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鍛造綠色發展更強競爭力,讓硬環境更美好、軟環境更優越,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青島既要有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也要有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要把綠色理念滲透到城市發展的每一個細節,在項目引進、落地、運營等方面錨定攻堅方向,精準發力,充分發揮國字號試點的政策利好,搶抓機遇,銳意創新,爭取實施首創性、引領性行動,為全國綠色城市建設探出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和路徑,為綠色發展提供新標桿、新方案。(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