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7日訊 近日,受國際最大學術期刊出版社愛思唯爾邀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喬方利研究員擔任《海洋模式》(Ocean Modelling)主編。該雜志目前影響因子為3.2,屬海洋領域高級學術期刊。

海洋模式是進行海洋環境預報的核心,相當于電子工業中的“芯片”。模式可以用來預測未來、恢復過去海洋的狀態,也可以用來開展不同條件下的科學實驗,加深人類對海洋科學過程的理解,直接服務于海洋綜合管理。
預測海洋是聯合國海洋十年(2021-2030年)7大目標之一,喬方利作為“聯合國海洋科學十年”專委會中國唯一代表,擔任《海洋模式》主編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新的平臺,匯集國際力量,服務于海洋強國建設和人類對精準海洋預測的共同需求。
據了解,喬方利研究組一直關注海洋模式在國內外海洋重大事件中的實際應用。在2006年國務院高度關注的渤海漂油事件中,喬方利擔任前線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利用溯源和預測技術,準確迅速地鎖定了肇事船只;在2008年黃海滸苔影響奧帆賽場事件中,喬方利擔任跨部委聯合專家組副組長,當天就利用數值模式推算出滸苔來自江蘇外海,被之后十余年來大量研究反復證明;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中,喬方利帶領課題組發表了世界首篇科學論文,預測了未來數月至數十年核泄漏物質在海洋和大氣中的傳輸路徑,不斷被后續的實際觀測所證實;2018年初東海“桑吉輪”事故后,迅速預測了溢油的影響范圍,被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報道,并被后續日本觀測所證實;2018年夏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喬方利等準確預測了搜救范圍,將搜救范圍縮小到原來的10%,被泰國政府所采用,并被后續的搜救結果所證實,泰國政府專門致函我國政府表示感謝;近期,日本政府決定向太平洋排放福島百萬噸核廢水,喬方利研究組接受國際學術期刊邀請,已撰文預測核廢水的影響范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通訊員 周明)
責任編輯:榮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