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19日第16版
微調查
公共車位被鎖定 “私人專屬”惹紛爭

■地鎖和錐形帽占據了向陽二支路的公共停車泊位。
李滄區向陽二支路:商戶強占泊位
李村商圈人車密集,停車泊位一位難求。然而,在距離商圈核心區域不到百米的向陽二支路上,卻有人長年私設地鎖,將公共停車位占為己有,甚至在人行道上也設上地鎖,以便個人停車。近日,市民尚先生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李滄區向陽路西南側的向陽二支路上私設地鎖現象嚴重,周邊居民投訴多年都得不到治理。


“向陽二支路兩側有不少商鋪,路邊的公共停車位基本被商鋪占為己有。他們在停車泊位上設置地鎖,擺放破沙發等雜物,阻止周邊居民在此停車。我們近幾年多次向主管部門反映此事,執法人員也來清理過多次,但每次都清理不徹底,留下許多地鎖,導致私占車位現象很快回潮。”市民尚先生告訴記者,對于每次地鎖清理不徹底的情況,交警部門的答復是,地鎖上方有車輛停放,所以無法拆除。“通過車牌號就能找到車主,把車主叫來挪車,再清理地鎖,這難道很難嗎?”尚先生認為,只清理不處罰,也是導致私設地鎖現象不斷回潮的重要原因。
5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向陽二支路看到,這條位于向陽路與書院一支路之間的道路長約200米,道路南側施劃了近20個公共停車泊位。一些空泊位被地鎖和破沙發、錐形帽等雜物占據,這些地鎖有的是廠家生產的黃色三角地鎖,有的是用角鐵焊制而成。而在停有車輛的泊位上,記者看到車底的地面上也安裝了地鎖。記者沿向陽二支路步行發現,道路兩側原本并不寬敞的人行道上,不時也有地鎖出現。

記者隨后駕車靠近一個擺放了破沙發的公共停車泊位,試圖挪開雜物停車,一名男子立刻從路邊一家店鋪中走出來,表示此停車泊位是該店鋪的“專用停車位”,并催促記者將破沙發搬回原位。“這些公共停車位都被路邊商鋪占據,方便他們自己停車。李村商圈停車空間原本就緊張,卻有這么多公共停車位被占著不能用,造成資源浪費。”家住附近的梁先生認為,執法部門在清理私占公共停車位的地鎖和雜物時,應該堅決徹底。同時,應該對私占公共停車位的當事人給予處罰。
2018年實施的《青島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置地樁、地鎖以及放置其他障礙物圈占道路、公共場地或者阻礙通行。在道路上設置地樁、地鎖或者放置其他障礙物圈占道路、阻礙通行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聯合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拒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人民路90號居民區內部道路的停車位被雜物占據。
市北區人民路90號:私占車位成風
近日,家住市北區人民路90號的居民李先生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小區里地鎖私占車位現象非常普遍,使車位無法有效循環利用,侵犯了其他居民的正當權益。

■人民路90號居民區內部道路的停車位被雜物占據。
5月15日,記者來到人民路90號進行實地探訪。該小區位于阜新路、人民路、溫州路合圍區域,共12個樓座,1000多戶居民。當日正值周六,小區里停放著很多車輛,有零星車位處于空置狀態。這些空置車位大多被三角形地鎖和廢棄輪胎、油漆桶、木箱、椅子等雜物占用。
李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車輛逐漸增多,有居民開始在內部道路上安裝地鎖占位。“第一批地鎖出現在十幾年前,當時車還不是特別多,幾個地鎖倒也不影響整體停車秩序,居民意見不大。后來地鎖越來越多,停車矛盾越來越突出。最近幾年,居民們經常因停車問題發生爭吵。就在前幾天,兩位居民還為停車擋路的事情發生了口角。”李先生表示。
一位在小區里遛彎的居民告訴記者,因為地鎖占據了很多車位,小區里能夠循環利用的車位不多,很多居民盡量減少用車頻次,能不開車就不開車,此舉進一步減少了可循環車位數量,加劇了停車緊張狀況。

■人民路90號居民區入口處起落桿一直豎立。
“如果都是居民的車還好說,小區周邊很多商家也會把車開進小區長期停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小區幾個出入口早就設置了起落桿,可這些起落桿一直沒有投入使用,僅僅是豎在那里,沒有起到控制車輛進出的作用。”李先生說。記者到小區的幾個出入口轉了轉,確如李先生所言,起落桿都豎立著,“城門”大開,行人車輛可以隨意進出。
李先生稱,為了清除地鎖并讓起落桿發揮作用,小區居民近年來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但一直沒有實質性效果。居民投訴后,也會有執法人員到樓院清理地鎖,但他們僅僅是清理掉地鎖,對于輪胎、油漆桶等雜物,并不清理。不久后,各種地鎖再次出現,居民停車困難依舊。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及時行動,清除樓院里的占路地鎖和雜物,并啟用起落桿,徹底改善樓院的停車秩序。”李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