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0日3版
442條鄉鎮(街道)級以上河道都有“健康守護人”,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青島
五千河長“治水記”
夏日,位于即墨龍泉街道蓮花山下的蓮陰河流水潺潺,穿過多個村莊向北蜿蜒而去,河畔兩岸,花木蔥郁、亭臺錯落。不遠處,村里的釣魚愛好者三三兩兩坐在岸邊,靜待河里的魚兒上鉤。

即墨蓮陰河流水潺潺。 吳帥 攝
“行到小橋春影碧,一溝晴水浸垂楊。”難以想象,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破敗景象,像蓮陰河這種村莊河道往往是農村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村民習慣把它當成垃圾場,采砂“作坊”來這里隨意采砂挖土。
2017年,青島率先在全省實行河長制,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數千名河長走馬上任,破亂的蓮陰河漸漸恢復了蓬勃生機。龍泉街道迅速構建了“鎮級河長—村級河長”二級河長組織體系,并在龍泉河、蓮陰河和27處塘壩開展了大規模“清河行動”,讓轄區內36.2公里河道的生態環境煥然一新。龍泉街道“以水為媒”借勢打開了鄉村生態振興的通道。
不光是蓮陰河,從大河大湖到家鄉的小河,近5000名河長上崗,全市442條鄉鎮(街道)級以上河道都有了“健康守護人”。身邊的河在變,“母親河”在變,“河長制”促進“河長治”,賦能青島生態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正在變成現實。
“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沿著蓮陰河遛一圈,看看河道有無垃圾等雜物,有無污水排入,巡河護河成了汪河水南村黨支部書記修士安這個村級河長每天的“必修課”,只要發現問題就立馬拿出手機拍張照,上傳到“河長制微信工作群”,由農業服務中心調度河道保潔管護人員到場處理,問題處結后在群內拍照回復,確保每一個問題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河長不是掛名,而是責任。”龍泉街道副總河長于正偉深有感觸,自2017年“河長制”實行以來,龍泉街道就將河道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整體布局,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資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對河道及兩岸進行治理提升。通過創新建立“三位一體”的督查反饋機制、構建“多方參與”的長效管護體系、集中精力開展“一次性”治河攻堅、將生態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的工作模式,改變河道治理的傳統方式,短時間內就達到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記者在沿河采訪中,當地村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像回到了小時候。”河長治水,讓當地留住了綠水青山,也讓村民記住了鄉愁。
“不光是在龍泉街道,按照屬地管理要求,青島逐河段落實了河湖管護主體,明確了管護責任,層層落實管護經費,全市配備了近2000名河湖管理員,做到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解決河湖管護責任‘最后一公里’問題。”市水務管理局河湖管理處處長丁正孟說。
這些年來,我市不斷建立健全河長湖長組織體系,河湖長制在不斷深化完善。目前青島有四級河長湖長4968人,河湖管理員1998人,近千名民間河長,還有志愿者近2000人,上萬名護河大軍足跡遍布河、湖、水庫的每一個角落。巡河護河成為各級河長的第一要務,僅2020年,全市各級河長湖長共巡河(湖)148167次,發現、解決河湖問題389處。
河長制湖長制能否實現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河長湖長履職盡責是關鍵。而在河湖長制推行中,存在部分人員履職不到位,巡河流于形式,發現問題也不及時處置。今年以來,我市創新性地組織開展“抓鎮(街)促村(社區)”強化基層河長湖長履職盡責工作,組織各區市制定了對各鎮(街)的考核辦法,細化落實到每條河每位河長,還制定了市級考評細則,加重河湖長制管理考評“砝碼”,收效也是立竿見影,僅僅前三個月全市各級河長巡河次數達到6萬人次,河湖管理秩序持續向好。
破解“九龍治水”困局
在“管水”的過程中,青島不忘“治水”。而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系統和全局尋求破解之道。
經過多年治理和管理維護,母親河大沽河煥發新生,成為山東省乃至我國北方地區美麗示范河道建設的成功典范案例。正是河長制的實施,讓橫跨多個區市的母親河大沽河在治水上找到了破解“九龍治水”困局的密碼。
“治水靠一個部門、一項措施,單打獨斗肯定不行。”青島市大沽河管理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銳說,大沽河以河長制全面實施為統領,建立起了省、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河長體系,各級、各部門協同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調的治水合力。
這種合力不只體現在大沽河治理中,青島以河長制為抓手,大力推進河湖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同樣也離不開各級部門聯動。針對相關問題,我市先后組織開展了清河行動、河湖問題綜合整治、河湖“清四亂”、河湖清違清障等專項行動,共清理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各類違法問題4743處,凈化了河湖環境,解決了影響河道防洪安全的難點堵點重點問題:全市共拆除河道管理范圍內違法建筑53.5萬平方米,清除大棚1300個,清理阻水林木4000畝,清除垃圾5.73萬噸,清理養殖區面積46萬平方米……在一場場河湖治理戰役中,各級河長湖長發揮著關鍵作用。
“這種力度是空前的,可以說是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來保護河湖。”青島河長制辦公室相關人員表示。2020年,全市35條重點河流、33個重點水庫的94個市控以上監控斷面中Ⅲ類以上優良水體比2015年增加3個,達到54個,“好Ⅲ”比例達60%,11個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6個斷面實現水質類別躍升,水生態質量不斷改善。“如果不是河湖長制工作的有力推行,這種治理成效難以實現。”
善治國者,必先治水。目前,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河湖監管還有漏洞,河道管理范圍內部分亂倒垃圾和雜物、亂占亂建等問題還存在發現不及時、清理不及時的現象;部分中小河道防洪標準低,堤防殘缺不全,河道淤積,部分河道還需要系統治理等。
全面深入推進河長制,還要聚焦管好“盆”和“水”,向河湖管理頑疾宣戰,持續加力,久久為功,還河湖健康美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