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4日訊 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迎來第七期沙龍活動。本期沙龍以“加強山頭公園、口袋公園建設,提升市民宜居幸福指數”為主題,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承辦,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交流、碰撞觀點。
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耿以龍表示,青島市老城區公園綠地偏少,特別是像市北區部分老城區,市民反映綠地總量不足、綠地分布不均衡、缺少活動場所等問題訴求。根據國家園林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青島市自2017年開始謀劃口袋公園建設,口袋公園作為規模較小的城市綠色開敞空間,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便市民健身活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建成口袋公園311個,今年計劃建設口袋公園31個。
耿以龍表示,山頭公園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青島市個別山頭公園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只是簡單進行局部綠化提升或采石坑恢復、設施完善等,整治提升整治效果不明顯。下一步,我市將根據“綠化為民、綠化便民”的原則,按照“拆實墻、還綠景、便市民”的要求,對市區部分山頭公園進行專題調研,進一步完善山頭公園整治實施方案。真正把山頭公園打造成市民身邊的“綠肺”,為市民營造優美的生態宜居環境。
耿以龍表示,就目前來看,青島市口袋公園存在草坪種植過多、綠化覆蓋率偏低的現象,植被設置層層疊疊,走不通、看不透,影響了公園的可達性。下一步,我市將減少草坪綠地的設置,增加喬木種植,讓樹林下的空間也成為市民休閑活動的場所,對公園中不合理的路線重新設計,協調道路、入口、圍墻的關系,加強公園出入口和墻體、坡體裸露整治,方便市民、方便管理。青島市先后印發了《青島市小型開放綠地規劃建設管理規定》規范性文件,編制了《青島市郊野(山頭)公園建設規范》《青島市郊野(山頭)公園總體規劃》,以標準化推動質量建設。
針對青島山頭公園存在的綠道建設不成系統、個別區域不能形成環路等短板。耿以龍表示,我市將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與市民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山頭公園整治。有條件的山頭公園,要在半山腰位置建設環線道路,不設置臺階,要體現無障礙、適老化。規劃設計要突出環線建設特點,融入文化、體育等元素。其中,浮山要分區體現多個特色,并有適度的規模,體現系統觀念。
耿以龍介紹,下一步,我市將借鑒濟南佛慧山綠道經驗,提高山頭公園的建設水平。下一步將多方聘請國內外設計團隊,根據青島市不同區域特點,嘗試標準化、模塊化的建設方案。青島市目前正在制定山頭公園整治實施方案,按照“先干后補”的原則,計劃對30個山頭公園進行整治提升。我們將以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把山頭公園整體提升列入惠民工程,市區內的公園要基本實現免費。
耿以龍介紹,通過前期巡查發現,公共綠地中特別是一些山頭公園,個別市民破壞綠地和樹木用于個人健身的現象較為普遍。山頭公園、口袋公園建設,對激發人民熱愛青島、建設青島的熱情,提高城市文明都有著積極意義,建成之后的管理,更是工作重點之一。
耿以龍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加強現場指導和巡查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下發整改通知。建立周、月統計、季度通報、安全質量監督、巡查檢查等制度,嚴格養護作業標準,規范執行綠化養護標準規范體系,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鞏固提升山頭公園整治和口袋公園建設成果。此外,還將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嘗試互聯網+認養綠地,讓市民一起享綠、愛綠、護綠。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