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4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揮職能優勢,出臺政策、強化引導,推動鎮、街深挖優勢特色農產品,以商標品牌為載體,用特色精品開拓質優價高的農業高端市場,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膠州市培育涉農商標已達4000多件,涉農糧油加工的馳名商標6件,其中,“膠州大白菜”“里岔黑豬”“膠萊大蔥”“膠萊大姜”地理標志商標達到4件,數量居青島各區市前列。

近日,位于膠州的青島雙王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進格外高興,他種植的西紅柿不僅接到大批量訂單,而且價格相較于其它品種的西紅柿也上漲了一大截。這一切都源于他的西紅柿注冊了“雙王”商標,通過品牌打出名氣。

目前,在膠州市,像青島雙王果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注冊商標,實現增收致富的案例還有許多,他們通過注冊商標擴大知名度,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長足發展。

是什么力量促使當地農民克服“靠天吃飯”慣性思維、在農產品品牌上開動腦筋的呢?膠州市從“膠州大白菜”得到啟發,口碑宣傳固然重要,但是沒有響當當的品牌,往往很難跳出傳統農業的圈子,農產品想增收,就得打品牌、走新路。
膠州市膠萊街道南王疃村地處大沽河西岸,水土肥美、氣候宜人,是高端農作物的天然“牧場”。每年春天,南王疃綠村合作社種植的臺灣長果桑、美國車厘子、嘉寶果、百香果,都會迎來產品大豐收,前來采摘、選購的消費者也不少。

綠村合作社增產的同時,也給當家人張居波帶來全新的挑戰。一來僅靠客戶口口相傳,產品知名度存在一定局限性,難以全部消化掉豐收季的大量產品;二來隨著產品名氣的提升,低劣產品打著綠村旗號仿冒高端產品,導致消費者口碑直線下降。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這些優良品種?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找上門來,鼓勵他辦商標、打品牌,做高端產品。綠村合作社先后注冊20多件商標,用品牌打響市場,采取法律手段保護市場,對冒名頂替的“李鬼”予以堅決打擊。隨著“紫流蘇”、“綠水嘉果”等一系列高端水果相繼上市,“綠村”系列產品再一次贏得口碑和銷路。
在深挖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同時,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幫助膠萊街道辦事處注冊“大美膠萊”系列品牌,授權給轄區種植大戶免費使用,以抱團方式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打開更大市場,將政府手頭的“金字招牌”打造成為農民手中的“金飯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侯靜怡)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