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華社、大眾日報等國內10余家媒體先后以《威海的橋》等為題發表文章,點贊“威海的橋”。
文章介紹了威海的橋的特點,認為威海的橋,是有擔當的橋,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承擔著“拉力線”和“助推器”的作用。橋在海上過,樓從兩頭起,位于威海東部的朝陽港大橋,2004年11月一橋拉通,兩邊土地迅速增值,今天,就在那橋路相接的周邊,片片廠房崛起,到處高樓林立,城與鄉在緊密牽手,遍地響徹著精致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旋律。橋是一座“拱形橋”,對于這個“拱”,據說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造型的美觀,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橋另一側的那片海灣,考慮到未來海灣開發后各類船只如何進出往返,也就是說,今天的一座橋梁不僅連接起了兩岸,也為海灣未來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威海的橋,是有溫度的橋,一橋串聯起來的是固體的路,聯結起來的是群眾的心。在威海榮成市有個張家山口,對面就是文登區的長會口村,中間是張家埠港的黃海出入口,一道海灣直線距離也就2000米,站在一端幾乎能望見對面人的臉面,但多少代人來來往往不是靠搖漿蕩擼就是繞行大半天。 2009年10月,全長2020米的長會口大橋建成通車,使咫尺天涯一下子沒有了距離,通車的那段日子里,四面八方的群眾走上大橋,笑意寫在臉上,歡樂自在心中,不斷地駐足觀望,不停地穿梭往返。一位90多歲的老人坐著輪椅,硬是讓兒孫推著連續到橋上看了好幾天。
威海的橋,是有情調的橋,橋與路相接,路把景來連,千里海岸線的旅游景觀多點聯成了一條靚麗風景線。今天,在那山海相接之處,威海東部環海路與西部環山路又緊密相連,山擁著海,海依著山,山村挨著漁村村村有特色,山景伴著海景一步一洞天,千公里的環海路和環山路成為一條旅游路把全市90%以上的旅游資源連成了片。其實,單就那座座橋的本身,就是一個個旅游的別致景點,獲得中國交通公路建設最高獎——“李春獎”的香水河大橋只有1626 米,自2016年10月通車那天起,就成為文登南海的一個“打卡地”,白天人們來到這里,看那橋上鷗鷺齊飛,看那橋下漁帆點點。夜晚人們來到這里,任憑那海風拂面,體驗這燈火闌珊。(Hi威海客戶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