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5月26日第1版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6日第4版
補齊“短板”,用心打造百姓休閑樂園

“有的公園缺少公共設施,山頭公園的山路兩側難覓座椅。”“有的公園建有公廁,但公廁沒有供水,市民難以使用。”“有的公園體育設施不配套,給健身的市民帶來不便。”本報昨日刊發《讓城市公園更通達更便民》系列報道第一篇后,不少市民通過本報輿論監督熱線、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表達了他們的訴求,“提升景區、公園的環境,應該補齊‘短板’,滿足居民休閑、娛樂、健身等需要,這樣才能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永平路附近的坊子街山公園是周邊居民登高望遠、散步健身、游玩休憩的場所,自2013年以來多次進行景觀提升,目前綠地面積約15.3公頃。坊子街山公園入口的標準化公廁和生態綠化型停車場令人眼前一亮,但公共設施的缺乏卻讓登山游客感覺“美中不足”。
坊子街山生態綠化停車場
25日,記者順著步道登山,在半山腰的平臺看到,水泥護欄出現多處破損,露出里面的鋼筋骨架,存在安全隱患。登山途中沒有設置座椅供人休息,令人遺憾。
坊子街山公園護欄破損。
坊子街山生態山頂觀景臺沒有座椅
“山頭公園是為游客服務的,山頭公園的升級改造應該以人為本,盡量增加公園內的休閑活動設施,讓山頭公園近民意、暖民心。”游客方先生建議,“坊子街山公園應該在山頂增加座椅,在山下增加體育健身器材和游樂設施,提升游客體驗感和舒適度,吸引更多的居民前來登山游玩。”
與坊子街山公園缺少公共設施相比,一些山頭公園雖已經安裝配備相應設施,但因為設計和管理不夠完善,導致市民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
25日清晨,記者來到北嶺山森林公園,公園內綠樹成蔭,山頂犀牛廣場周圍聚集了許多市民在此晨練。記者留意到,廣場西側位置設置了3個乒乓球臺,有市民在臺前打球鍛煉。令人不解的是,乒乓球臺之間橫七豎八地拉了十多根繩子,繩子上高高低低地搭了一些綠色防塵網和花花綠綠的床單。

市民用防塵網攔擋打飛的乒乓球
有市民告訴記者,這些綠色防塵網、床單是市民自己亂搭的,主要用來攔擋打飛的乒乓球。“乒乓球臺附近就是山坡,市民打球經常會把乒乓球打飛,乒乓球滾下山坡很難尋找。居民自己加上的簡易擋球圍欄雜亂無章,不但影響了北嶺山森林公園的整體環境,在此打球的市民也覺著不舒服。”在此晨練的劉先生說,“公園里設置乒乓球臺為居民提供了健身設施,如果能從實用、便利的角度考慮,在乒乓球臺周圍增設一圈一米高的圍欄,就能讓乒乓球臺的功能完善起來。”一名晨練市民說,他們一年前曾向公園工作人員反映過此事,但問題至今也沒能解決。
無獨有偶,已有設施不完善、不便使用的問題同樣出現在竹子庵公園。記者采訪了解到,竹子庵公園是青島市最大的“竹”主題園區,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到此游玩,然而,不少市民反映,“長生亭”附近的公廁不能洗手、沖廁。

25日上午,記者在竹子庵公園探訪看到,景點“長生亭”旁的公廁洗手盆落滿塵土,扭開水龍頭沒有水流出。男廁安裝有四個小便池和三個便盆,記者試著按下每個沖水按鈕,均無流水沖廁。“從山腳步行至此30分鐘僅有這一處公廁,但因為沒有水沖廁所,市民如廁之后需要從外面的水桶舀水沖廁。”一位市民說,有時公廁水桶里沒有水,導致無法沖廁,污物便留在便盆內。

記者搜索相關信息發現,竹子庵公園給排水工程于2017年啟動,為公園公廁用水、灌溉用水提供水源,不知為何至今無水沖廁。

公園設施管理不到位,甚至給登山市民帶來了安全隱患。太平山觀景臺是欣賞老城美景的絕佳之所,但有市民反映,觀景臺上的許多設施老化,存在安全隱患。
25日上午,記者來到電視塔腳下的太平山,山頂觀景臺有一處望海閣,這座兩層建筑一層與二層通過鐵質的旋梯相連。記者注意到,旋梯已經生銹,走在上面明顯感到晃動。在望海閣二層,一段長約兩米的護欄斷裂缺失,存在安全隱患。“望海閣護欄損壞已經近一年時間,我此前向相關部門反映過這一隱患,但至今既沒有維修,也沒設置警示標志。這么高的山頂建筑沒有護欄保護,非常危險。”市民郭先生對此表示擔憂。
記者點評
最是細節暖人心
山頭公園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生態建設良性發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市民對公園有需求,不只是對景觀的需求,更是對舒適環境的向往。公園內的一桌一椅、一木一石都需人性化細節設計,每一件公共設施都應合民意、暖人心。
山頭公園的設施如何設計更實用?如何組合更合理?在什么樣的場地、安放什么樣的設施才更受歡迎?如何做好維護工作,才能使設施長期為民所用?需要相關部門以市民的“體感”實地調研,以專家的視野凝聚各方智慧。
細節決定成敗。一些山頭公園不斷更新升級,但由于設計沒走心,設施配套不到位,讓登山市民無處休息歇腳,導致“美麗的風景”入眼難入心,降低了市民的登山體驗。還有一些公園公共設施已經配建,但沒有考慮到市民在使用中的真實需求,以致設施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既浪費了資源,又招來市民埋怨。甚至有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沒能及時維修、更換,讓公共空間危機四伏。
建設提升是過程,市民滿意是目標。公園設施的設計、建設與維護,體現了主管部門的擔當,只有多從市民視角考慮問題、帶著感情為市民服務,扣緊山頭公園設施每一處細節設置,才能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