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義在老年公寓愛心演出
走進孔祥義的家,就看到立在墻角林林總總的音響設備,還有展示柜上各式各樣的獎杯獎狀,以及掛滿整墻的錦旗,這些是孔祥義的寶貝,是孔祥義走上公益道路以來所獲得的成果。13年,孔祥義提著自己購買重達40公斤的音響設備,穿行于青島各個養(yǎng)老院之間,對于每一家養(yǎng)老院的地址,他倒背如流。
今年69歲的孔祥義,是濰坊臨朐縣水泥廠的退休工人,退休后來到青島和子女一起生活。2008年,從小熱愛唱歌的他通過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走進了青島市李滄區(qū)社會福利院,開始為老人們唱歌,這一開始便是8000多個小時的愛心奉獻,13年的風雨無阻。孔祥義說,這是他感恩于父母的初心,也是對藝術的熱愛,當兩種純粹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時,便融合成為一種無私奉獻的公益大愛,讓孔祥義在公益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

孔祥義為老年人演唱
孔祥義最常演唱的歌曲就是《父親》、《母親》。演出時,孔祥義經常一唱就是兩個小時,20多首歌連著唱下來,聲線絲毫沒有改變,這是他堅持每天練聲,經常演出造就的本領。為給更多的老人獻唱,奉獻更多的愛心,孔祥義自費報名老年大學,進行了為期4年的聲樂課程訓練,孔祥義說“我從沒參加過系統學習,也不識譜,但是我要把我的歌聲練就的更專業(yè)。”
其實,孔祥義的身體并不好,高血壓、糖尿病...工資也并不高,一個月只有1600元的退休收入,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止孔祥義邁出家門,奔赴愛心演出的腳步。老伴總是告訴他,“咱參加義演活動,不能收取服務單位一分錢,別吃服務單位一頓飯,不要給人家添麻煩。”所以,孔祥義每次演出都自己帶著水,演出結束,餓了就自己買點午飯。期間,孔祥義每周抽兩天時間到火車站、棧橋等交通要道參與義務交通疏導。自2011年起連續(xù)多年,孔祥義被山東省慈善總會評為慈善優(yōu)秀義工;2014年被山東省文明辦授予“慈善之星”稱號;2015年被青島市慈善總會評為五星級優(yōu)秀義工,被青島市評為“最美青島老人”;2019年被青島市慈善總會授予“2019青島慈善愛心獎”。
在2011年時,孔祥義加入了青島市慈善總會慈善義工隊,牽頭組起了祥義藝術團,從最初的3個人,到如今的58個人,隨著藝術團的力量愈發(fā)壯大,孔祥義深感身上責任重大,面對任何一場演出,毫不松懈,從演出的策劃、編排、組織,孔祥義面面俱到,細致入微,為的就是給老人們提供一場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的精彩演出。同時,面對藝術團建設,孔祥義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要求所有的藝術團團員,擺正態(tài)度,真情流露,要做到“聲情并茂,字正腔圓”,干這行,就要愛這行,這不僅僅是一場場的演出,而是一次次正能量的愛心輸出。
隨著藝術團知名度的提高,演出的任務越來越多,孔祥義經常連軸轉,吃不好飯睡不好覺,長期的勞累也透支了他的身體,家人也付出了很多。2015年臨近春節(jié),孔祥義帶領團隊一直為老人演出到臘月二十八,年除夕回到老家臨朐過年,剛要和女兒準備年夜飯時,突然暈倒在地,昏迷不醒,被家人緊急送到縣人民醫(yī)院,經搶救,終于蘇醒過來,檢查結論是腦部缺血,腦供血不足。醫(yī)生一再叮嚀:以后不能勞累了。這個春節(jié),孔祥義就是在病床上度過的。盡管如此,出院后的孔祥義不顧老伴和家人的勸說,又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為養(yǎng)老機構義務演出的慈善事業(yè)中。甚至老伴兒的兩次手術,孔祥義都沒有陪在身邊。
“這些老人缺少兒女的陪伴,能夠為他們帶來歡聲笑語,我就是累點苦點也是值得的!”即便是這樣,孔祥義還總是說,“感到為老人做的事情太少太少,我時刻提醒自己要爭分奪秒的獻愛心做公益,一刻都不能停歇。”是的,慈善公益事業(yè)不能停歇,奉獻愛心更不能止步,一點一滴的凝集,才能鑄造起我們這座城市的慈善大廈,像孔祥義一樣的他們在慈善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義無反顧,才能匯聚成慈善的海洋。
編輯:邱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