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4日訊 不同歷史時空的國寶,承載了怎樣的歷史,又與現代社會有著何種聯系?馬未都給你國寶檔案之外的答案。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9月3日晚通過三個小時的抖音直播,線上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100件國寶,100個故事,其中不光講述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有藏家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加上大量高清插圖,有圖有真相,著實豐富了書的內容。
換種方式看歷史
為什么要講國寶故事?馬未都說,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代王朝的更迭,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這些奇珍異寶凝聚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時也匯集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審美、生活故事與人文精神。所以,從某種層面而言,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全部,文物本身便是故事的起源,亦是走向未來的載體。因此,了解國寶背后故事的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
馬未都講述國寶,并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都寫了進去,還有豐富的周邊知識。比如書中講到出土自漢武帝茂陵的西漢金馬,除了講述金馬的來歷和西漢時期的工藝水平,轉而又提到了現在金馬的存放地——日本滋賀縣美秀博物館。
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筑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么漂亮。馬未都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天地。
兩年跨越幾千年
《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
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贊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馬未都力圖詳細講述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深挖這些國寶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單是把這100件國寶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來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國寶100》前后耗時2年多的時間,先是推出音頻,繼而推出視頻,此次又以圖書的形式呈現。對此,馬未都表示:圖書具有視頻和音頻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因為呈現在書里的文字更嚴謹,同時書里還配有大量插圖,有所講國寶的清晰照片,也有與之相關文物的圖片、歷史圖片、博物館照片及關鍵人物的照片等,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認識。100件國寶,構成了一幅中國文物的歷史畫卷。(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