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需各方齊心協力,針對創城工作中的短板不足,像啄木鳥一樣“挑刺”,對問題進行診斷并“對癥下藥”,方能補齊短板,文明創建才能致遠。

李滄區振華苑小區的廚余垃圾桶。劉卓毅 攝
本報昨日報道了島城部分小區存在垃圾分類效果差的問題,引發了很多熱心讀者的關注,一些讀者、網友在互動中,反映李滄區部分小區存在垃圾投放不分類、分類垃圾桶“上鎖”等問題,有的“亂扔族”甚至和社區勸導員打起了“游擊戰”。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幾個小區,發現那里的生活垃圾分類確實有不少問題。說起當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行到底難在哪兒,各方普遍認為,居民分類意識不強、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仍存在明顯短板均是制約垃圾分類實施效果的突出問題。
廚余垃圾桶咋這么受歡迎?
記者在李滄區振華苑小區探訪時發現,小區4號樓前設置有分類垃圾回收點,分別用藍、紅、綠、灰四種顏色指明了分類垃圾桶里可以盛放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但記者走近一看卻發現,綠色和灰色的垃圾桶上連蓋子都不見了。在用于盛放廚余垃圾的綠桶里,有人把原本屬于可回收物的食物包裝袋、醬油瓶和雞蛋殼、菜葉等廚余垃圾扔在了一起。
在小區6號樓前和社區小廣場西邊,小區也設置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分類投放點,一旁還有宣傳指示牌告知大家如何分類丟棄垃圾。遺憾的是,在廚余垃圾的綠色垃圾桶里,總是能看見包裝袋、快餐盒、木頭架子等不屬于這里的垃圾。
記者采訪時注意到,很多小區居民習慣在下樓時,將成袋的垃圾往桶里扔,而不管里面裝著的是什么。不少居民坦言,他們知道垃圾分類,也從各種渠道了解過垃圾分類?!盀樯恫环诸惸兀俊泵鎸@一問題,大伙不愿多說。一名居民告訴記者,大部分沒有分類丟垃圾的居民都是嫌麻煩,家里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或者準備分類垃圾袋。
可回收物垃圾桶被鐵絲勒住
“我們小區的兩個分類垃圾桶上了鎖?!?月28日上午,記者接到重慶中路一小區居民報料后來到現場探訪,發現該小區的1號樓和4號樓中間的過道上設置了一個垃圾分類點,有一紅一藍兩個垃圾桶,桶蓋被鐵絲緊緊箍住,壓根打不開?!耙粋€多星期之前就這樣了。”一名小區居民稱,他之前想把廢棄的快遞包裝盒扔進可回收物垃圾桶里,卻發現垃圾桶被綁了個嚴實。“這樣的分類垃圾桶不就成了個擺設么?”他吐槽道。
垃圾未分類 社區很頭疼
“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很重要。”提到垃圾分類,振華苑社區書記韓翼飛有不少話說。據韓翼飛介紹,小區里有1000多戶居民,設置了30多處分類垃圾點,社區也安排了垃圾分類勸導員,展開了巡查。制度建好了,但現實的情況是,垃圾桶一天24小時“在崗”,居民隨時隨地都能扔垃圾,而勸導員人手不夠,更不可能24小時巡查,有些居民打起了“游擊戰”。針對不少居民還未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韓翼飛表示,社區將會加強宣傳和巡查督導,并將情況記錄上報街道。
振華苑小區西邊是一片平房,很多平房門前都掛著“西流莊村”的門牌號,這里的垃圾分類也是“老大難”,甚至有些人為了省事,直接把一些廢棄物丟在了家門口。據社區書記介紹,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租住在平房里,有些人搬家時沒來得及帶走鋪蓋等物品,后面的租客直接把這些未被“留用”的物品甩出了家門就再也不管了?!吧鐓^天天都要派人清理。”韓翼飛稱。(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劉卓毅 董真)
想要“分”出美麗 軟硬件都得跟上
推行垃圾分類面臨的“2.0版”難題,在各地是普遍現象。
住建部城市建設司相關負責人曾坦言,“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仍需加強,還沒有普遍養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行為習慣,尚未從‘要我分’轉變到‘我要分’。不少地方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還停留在面上,有的只是搞一陣風、表面化的活動,沒有真正將生活垃圾分類教育作為培養一代人的重要抓手來抓,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尚未入腦入心。”
針對打“游擊戰”的垃圾亂扔族,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打“持久戰”。
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四個環節都需要建設配套設施。僅在垃圾分類投放端,不管是建立垃圾分類收集站、購置分類垃圾桶,還是組建持續性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對于街道社區或負責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物業公司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拔覀円蚕氡M量多安排一些專業人員駐桶指導,但資金有限,沒法聘請那么多垃圾分類指導員,光靠志愿者也不是長久的辦法?!笔心蠀^東部某小區的物業公司經理告訴記者,推行垃圾分類的資金來源,是讓他最頭疼的問題。
今年5月13日,發改委、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規劃》要求,到2025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規劃》提出,完善支持政策,積極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支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各地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創新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領域稅收優惠政策。
青島垃圾分類,依然任重道遠。但沿著正確的方向,路再難,也要走下去。(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劉卓毅 董真)
妙招!這里有個“樣板間”小區
城陽前旺疃社區推行“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模式一年來改變居民投放習慣
原先下樓隨手一扔,現在每天習慣在家里做好垃圾分類后,在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站開放的早晚兩個時間段,準確地分類投放……自2020年3月份以來,我市積極推廣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模式。面對同一套“試卷”,島城一些小區交出了“高分答卷”,小區也變得更加整潔,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這些垃圾分類“模范生”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其他小區借鑒。
做好垃圾分類,小區變得更加整潔。
昨日上午8時許,城陽區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居民隋珍花拎著兩袋垃圾,來到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輕車熟路地分別投入綠色的廚余垃圾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投放口?!艾F在我們小區95%以上的居民分得都很好,只有極少數剛搬來的居民對垃圾分類還不熟練?!笔占纠?,垃圾分類指導員曹江文笑呵呵地說。
前旺疃社區的這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是一座標準的智能生活垃圾分類密閉收集站,集多媒體宣傳服務,投放后洗手清潔、防雨、照明、監控等功能于一體,還具有殺菌、除蟲、除臭功能,于2020年4月投入使用。一年多的時間過去,收集站的運行狀態良好,有效解決了原來小區垃圾桶點過多導致的分類管理困難、分類效果差等問題,被居民們視為社區環境衛生提升的“大功臣”。
“去年城陽街道提倡采用撤桶并點模式提升垃圾分類效果,我們社區是第一個響應的?!必撠熇诸惞ぷ鞯那巴渡鐓^黨委委員臧喜德介紹說,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讓居民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現在分類投放準確率已經達到95%以上?!?/p>
達成“超高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和“超高居民認可度”成就,前旺疃社區有何秘訣?原來,該社區有一套自己的“分類經”,包括:充分發揮“熟人社區”優勢,在社區微信群里設置垃圾分類“紅榜”和“黑榜”,并開展垃圾分類“每月之星”評定,在居民樓道張榜公示,通過激勵機制,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社區將垃圾分類寫進《居民公約》,把居民垃圾分類考核情況與福利待遇、星級文明戶評定掛鉤;定期聘請垃圾分類專家進行知識講座,結合不同季節垃圾類型特點為居民講解和探討垃圾分類妙招。另外,“巡邏+天眼+網格員”助力模式也是該社區持續推進垃圾分類的一個妙招。社區巡邏隊成員每日開展不間斷巡查,發現亂丟垃圾、不按規定分類的當面勸阻并記錄在冊。同時,通過24小時監控,對于亂扔垃圾者,調取監控鎖定當事人,進行處罰和教育。(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