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30日2版

改革先鋒許振超心系碼頭、心系產業工人,主題演講超過700場,向年輕人分享自己踐行工匠精神的體會
“只要國家需要,我就干下去”
“我和工人們一塊兒摸爬滾打將近50年,培養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已經71歲的許振超回憶起當年的奮斗歲月,有說不完的話。
1994年,許振超入黨的時候,正是中國港口集裝箱業務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山東港口青島港,集裝箱遠洋直達航線從無到有,船舶航班不斷加密,吞吐量一年上一個臺階。
“一條船一條船,一條航線一條航線,全隊100多號人沒日沒夜地奮戰。”許振超說,“黨員的身份是一面旗幟。特別是在那樣的關鍵時期,全隊人都看著我,黨員的作用就要發揮出來,不僅僅是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做好表率。”
“干就干第一,爭就爭一流。”這是許振超的座右銘。一次,一場大霧使碼頭裝卸作業停擺,貨輪船長心急火燎地找到許振超,該輪裝載的是冷藏箱,如不搶卸,損失巨大。霧天是港口裝卸作業公認的禁區,但許振超沒有退縮,在船上、岸邊各安排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通過對講機隨時報告集裝箱位置,自己登上45米高的橋吊,協助橋吊司機操縱重達十幾噸的吊具,把箱子一個個順利卸了下來。

工作中的許振超。 周曉峰 攝
效率是衡量集裝箱碼頭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山東港口青島港贏得業界口碑的“王牌”。2003年,在一艘名叫“地中海阿萊西亞號”的貨輪上,許振超和隊友們創造了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紀錄,享譽國際航運界的“振超效率”由此誕生。時至今日,這項紀錄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已被打破了9次。
如今,AI、5G、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港口深度融合,碼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動化、智能化、綠色低碳化水平不斷提高。不到十年功夫,山東港口青島港建成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碼頭,在全球首創“氫+5G”智慧綠色發展模式,還正在建設全球首創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持續提速傳統碼頭自動化改造步伐。
雖然已經離開了一線工作崗位,但這些新變化許振超都看在了眼里。“不是碼頭智能化就不需要人了,大量的工作還是需要人來干,而且對技術和素質的要求更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當代的產業工人、碼頭技術工人,還要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是說在嘴上,而是扎扎實實地落實在工作當中。”在許振超看來,碼頭工人的“拼命”精神始終未變,并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這些年來,許振超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做的主題演講超過700場,向年輕人分享自己對踐行工匠精神的體會。“我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年輕一代真正認識到什么是尊重勞動和尊重勞動者。”他說,“有了這樣尊重勞動的氛圍,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標也很快就會實現。”
記者問他有沒有退休計劃,許振超卻說:“只要國家需要,我就干下去。”
黨員檔案
許振超,男,199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被譽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獲得“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等稱號。他和團隊創造的振超效率和振超精神成為青島港永不過時、不斷傳承的金字招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