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未來,就蘊含在一個個項目當中。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對推動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在區域競爭中進位趕超具有重要意義。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青島正在建立一整套推動項目落地的創新打法。頂格推進,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青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制度的通知》,對市級領導頂格推進重點項目范圍、途徑等作出明確要求,還詳細列出了“2021年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清單”,市級領導都“領到了任務”——
市委常委、副市長每人頂格推進3個項目,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市政協主席、駐會副主席每人頂格推進4個項目。
頂格推進項目主要包括省、市重大項目和市級重點項目。項目選取瞄準“投資導向”,按照突出先進制造業、突出13條產業鏈、聚焦“四新經濟”、聚焦“雙招雙引”等原則,同時兼顧項目集聚。
《通知》對市級領導頂格推進的途徑進行了明確:通過走訪、調研、座談、會見等方式,積極與項目方溝通交流,認真聽取問題建議,了解項目訴求,幫助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級領導每月至少深入項目現場1次,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開1次專題調度會,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難紓困。
市級領導頂格推進重點項目這一創新制度,對于推動項目落地、擴大有效投資、助力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1
頂格的邏輯——
變自下而上為自上而下,變“串聯”為“并聯”
決策是機關工作的起點。
目前,黨政機關存在決策效率、落實效率、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決策層級太多,決策程序太漫長。
以抓項目為例。過去,項目在推進過程中,一遇到問題,往往從科級到副處、正處,再到副局長、局長,直至市分管領導、市主要領導,自下而上層層請示匯報,一級一級推進,很多時間都被消耗到漫長的協調中去了。
青島把抓投資抓項目作為領導干部駕馭經濟工作能力的現實檢驗,先后制定實施《重大項目市領導同志頂格推進機制》《市領導同志招商引資接洽項目登記促進辦法》《重大項目市領導同志督導機制》等,將領導干部為“雙招雙引”站臺制度化,推行領導干部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機制。

青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總指揮、市長任常務副總指揮、市級領導任成員的“雙招雙引”指揮部,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直接牽頭推動不同層面的大項目,加快項目簽約落地進程。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之下,從市領導,到市直部門、各區市主要領導肩上都有任務、有指標,這就為“雙招雙引”提供了最強有力的“頂格”保障。
在頂格推進機制之下,一件事如果需要局長最終拍板,那么從一開始就由局長來召集、來協調;如果局這個層面定不了,那就上報市委市政府。這樣一來,協調推進過程由“串聯”變成“并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頂格推進改變了過去“由下而上”逐級協調向上推進的工作流程,探索實行“自上而下”的頂格協調推進機制,最大化提高決策、推進、落實效率,青島行政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02
頂格戰法縱深推進——
全市工作形成“一盤棋”,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其實,頂格推進這一新打法已經在青島被普遍采用。
頂格推進首先在事關青島全局的15個攻勢作戰中得到運用。
2019年以來,青島鮮明提出15個攻勢,將其作為實現戰略目標的戰役路徑,打破過去部門、區市條塊分割的局面,對傳統工作方式、方法、模式進行重新整合,使全市工作形成“一盤棋”,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15個攻勢涉及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把15個攻勢作為15組改革,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改革就具有了更強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各攻勢分別成立由市相關領導擔任指揮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攻堅隊隊長、主責部門為總牽頭單位的攻勢指揮部,負責攻勢的統籌推進、調度指導、難題攻堅,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跨行業、跨部門設立專班推進,把條條、塊塊和各個攻勢有力整合到一起,形成工作合力。
壓實專班責任,推進產業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青島再次采用了“頂格戰法”。
2020年6月,青島市“兩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壓實專班責任 統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點任務落地落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建立起一套嚴密、有效的“頂格戰法”——
建立“五個一”工作協調機制:1名市級領導同志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智庫支持,1個協會搭臺,1個銀行助力;
實施“五長聯動”助推產業發展:“市長牽總”謀劃產業鏈,以頂格化方式加快產業鏈培育;“班長落實”夯實產業鏈,專班整合市直部門(單位)、區(市)、功能區力量,做大做強產業鏈;“校長支撐”提升技術鏈,發揮高校院所科研優勢,推動一批“卡脖子”技術攻關;“會長搭臺”培育生態鏈,商會協會組建產業聯盟,加速優化產業生態;“行長助力”筑牢資金鏈,金融機構精準服務產業。

產業發展涉及面廣,有條條,也有塊塊,傳統各自為戰的打法,造成部門間的人為壁壘、區市間的惡性競爭、產業布局的同質化等。
頂格戰法,重在發揮好市級領導“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引領帶動作用,對傳統工作方式、方法、模式進行重新整合,打破以往條塊分割的工作模式,推動流程再造、體系重構和機制創新,形成高效工作新格局,讓產業推進工作形成“一盤棋”,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除了市級層面外,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都紛紛采取了這一新打法,頂格推進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遵循。
03
項目建設如何頂格推動——
關鍵少數要敢拍板善決斷,不能久拖不定、錯失良機
“頂格戰法”極大地提高了政務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往深里看,頂格協調推進機制改變了官員的心態和公務員的生態。過去,官越大越輕松,活兒都讓下面的人干了,大多數時候只需要在文件上“畫畫圈”。而現在,青島的官越大越忙,級別越高越考驗本事和擔當。
以青島15個攻勢公開答辯、公開質詢為例,主答辯人、應詢人是牽頭的市領導,副答辯人是有關委辦局一把手,處長幫不上忙。如果沒把相關政策、理論、現狀趨勢未來研究透徹,是無法從容應對一輪又一輪“狂轟濫炸”的。
頂格協調推進機制看似一個簡單的形式創新,實則是一項制度創新、極具自我革命的流程再造,通過精簡層級,打破壁壘,沖破框框,拔掉藩籬,重構了機關工作運行體制機制,大大提高了機關運行效率、優化了政務服務環境。
項目不動工,一切都是空,項目不投產,一切都白干。項目只有落地了、達產了,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青島將2021年定為“項目落地年”,把推動大項目、好項目的建設、落地,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項目為什么難落地?除了存在“重簽約、輕落地”的主觀傾向外,或許還是因為項目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工作難度大。
項目建設牽扯面廣,可行性研究、資金籌措、環境影響評價、拿地、施工等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其中一個環節受阻,后面的環節就無法進行,是對政府行政效能的極大考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市場瞬息萬變,項目建設速度如果跟不上,那就有可能把“朝陽”項目,拖成“夕陽”項目,把好項目拖壞拖死。

頂格推進要求“關鍵少數”要勇擔當、敢拍板、善決斷,看準的事要馬上決策,要敢于發揮“一把手”統攬全局、一錘定音的作用,不能議而不決、久拖不定、錯失良機。
青島在海洋經濟、智能家電、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謀劃發展上,見事早,行動快,布局了一批好項目、大項目,要想避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尷尬,就必須加快推進項目落地,用一個個項目撐起產業的根底、城市的未來。
領導干部是項目落地的“第一環境”。一個項目落地的快與慢、好與壞,往往是領導干部在作風建設和能力本領上的評價標尺。
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關鍵少數,要帶起頭來,既要掛帥,更要出征,快反應、快決策、快行動,讓更多項目落地、落實,為青島發展蓄積更多力量。
作者 | 沈默 編輯 | 疾風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