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日訊 日前,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會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及相關事項授權的議案》,同意光大理財引入境外優秀資產管理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
這也意味著,繼招行理財子公司后,光大理財成為國內第二家宣布引入境外投資者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議案提出,如光大理財引入一名戰略投資者,該戰略投資者認購光大理財新增注冊資本后持股比例不超過15%;如引入兩名戰略投資者,該等戰略投資者認購光大理財新增注冊資本后合計持股比例不超過20%。
“光大理財通過符合規定的產權交易所公開征集投資方后,增資價格與意向投資方協商確定或以投資方遴選的結果為準。”議案顯示,光大銀行董事會授權該行管理層在上述事項范圍內根據有關監管規定,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決定光大理財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事項。
在新一輪金融業開放中,引進境外資管機構成為重中之重,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中,就包括“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3月20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該行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擬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增資以協議方式進行,經雙方商議,摩根資產管理出資約人民幣26.67億元,其中約人民幣5.56億元計入招銀理財的注冊資本,完成后摩根資產管理持股10%。
除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外,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外資合伙成立中外合資的理財公司也為銀行理財市場注入了新生力量。5月26日,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獲準與高盛資產管理合作籌建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工銀理財和高盛資產管理出資比例將分別為49%和51%。
與發達國家資管行業相比,中國資管機構起步較晚,尤其是對于發展時間尚不足兩年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引入外資有提高專業性、豐富產品線等多重利好。而對境外資管機構而言,中國資管市場潛力巨大,無論是作為財務投資獲取直接收益,還是為后續進入中國市場做打算,參股中資機構均頗具吸引力。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末,光大理財總資產59.14億元,凈資產56.37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5.64億元。其凈利潤在已披露2020年業績的18家理財子公司中排名第7。
2020年,光大理財打造“七彩陽光”產品體系,發行養老客群、薪資管理、兒童成長、衛生安全、ESG等主題理財,推出股票直投、股票指數、黃金掛鉤、1分錢起購等產品,加大權益布局,權益產品包括陽光紅衛生安全、紅利增強、ESG精選等。截至2020年年報期末,該公司管理產品規模5041億元。
2019年9月26日,作為全國首批獲準籌建、首家獲準開業、首家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落戶青島,青島也由此成為當時自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國第四個擁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城市。
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在光大理財落戶青島一周年之際,接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專訪時,曾評價為“收獲滿滿”;同時,對于從陌生到熟悉的青島,給出了90分的高分,在張旭陽看來,與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長才是一家行業頭部企業的應有之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