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展望“十四五”新聞發布會,威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玉建,威海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耿波,威海市民政局四級調研員秦之江,介紹了威海民政事業“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十四五”時期,威海市民政事業發展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進一步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到“十四五”末,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上年度人均消費性支出的30%、50%以上,爭取實現城鄉統一。強化特困人員服務保障,確保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推動特困人員中的重癥精神病患者全部集中收治。打造“海螺姑娘”特困供養服務品牌,構建照料護理“15分鐘服務圈”。
強化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笆奈濉蹦?,力爭保障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600人,保障標準保持全省前列。市縣兩級全部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支持兒童福利機構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提升殘疾人福利保障水平。“十四五”期間,力爭威海市約4萬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推動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健全慈善捐贈信用記錄制度,增強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推進政府購買慈善服務制度,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
大力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健全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到2025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形成社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每個區(市)、鄉鎮至少建成一處縣級失能半失能照護機構和農村區域養老中心,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
優化有效養老服務供給。到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托住失能老人的照護底線。
推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扶持“互聯網+養老”“物業+養老”“醫療健康+養老”等發展,聯合推動老年用品進家庭、社區、機構和園區工作。
不斷優化提升基本社會服務
全面深化殯葬改革。加大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力度,推行海葬、樹葬、骨灰寄存、小型臥碑葬等節地生態葬式,“十四五”末,全市火化率保持100%,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60%以上。市及區(市)至少分別建成1處市級、縣級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每個鎮(街)原則上至少建設1處鎮級集中型公益性公墓,引導村(社區)墳墓逐步遷移。
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加快婚姻電子證照的應用,婚姻登記合格率保持100%。開展婚姻登記誠信建設,推行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
優化區劃地名工作管理。依法依規推進平安邊界創建工作,加強地名信息的大數據應用,健全完善以地名標準化為基礎、信息化為手段、城鄉系列地名標志為載體、地名文化為支撐的地名公共服務體系。
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穩步推進基層政權建設。有序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健全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修訂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深化村務“陽光公開”。
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健全完善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依托的“四社聯動”機制,完善社區工作者配備,簡化居民辦事流程。
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爭取“十四五”末,每個城鄉社區分別平均不少于15個和7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行政村不少于2個社區社會組織,鎮(街道)普遍建立各具特色、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孵化平臺。
創新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笆奈濉蹦總€區市重點培育至少4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全市所有鎮(街道)均有社工站,每個村(社區)有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全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4000人以上,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量超過50家。推廣“社工+志愿者”聯動機制,“十四五”末,全市注冊志愿者增加10萬人左右,登記管理的志愿服務組織超過100家。
“十四五”期間,在社會救助體系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5年過渡期內,保持兜底政策總體穩定,將脫貧人口中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社會救助保障范圍。
充分發揮“威救你”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臺作用,加強部門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整合目前扶貧、教育、住房等17個部門25類74項救助資源及社會力量參與的各類救助信息,建立動態化救助大數據庫,健全14個核對部門共98個單位41類96項核對數據的精準比對機制,實現精準救助。
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機制,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機制,實行動態監測、動態調整。
強化社會救助,完善低保、特困供養等制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口納入救助范圍,為分散特困供養對象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為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和照料服務,全面打造多層次梯度式救助格局。
“十四五”期間,威海市養老服務發展總體思路是針對困難、失能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逐步建立以失能照護為主要內容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面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的救助供養制度,建立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惠型養老服務。
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協調配合。引導大中型的養老機構提供上門居家養老服務,整合社區周邊的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強化綜合監管。一方面,在土地使用、稅收優惠、金融支持、設施建設、擴大供給、促進消費、人才培育、科技發展等方面,完善政策鼓勵措施和監管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養老服務。另一方面,為推動養老服務發展、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在設施建設、服務質量、服務安全、等級評定等方面,落實國家、省各類規定和行業標準,逐步建立民政部牽頭、多部門組成的養老服務協調機制,進一步增強養老服務工作合力。
在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方面,威海市將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今年6月份實現市縣兩級協調機制全覆蓋。以創建全國全省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市(縣)、鎮(街道)為契機,指導環翠區全面推開民政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護童成長”試點項目,探索威海地域特色的護童關愛新模式。
全方位開展未成年人保護陣地建設。依托“12345”開通全市統一的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全市72個鎮(街道)全部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達2800名以上。積極培育、孵化專業未成年人保護社會組織,引導其提升專業水平,營造未成年人保護濃厚氛圍。
多領域加強未成年人兜底保障工作。持續加大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生活保障力度,確保標準位居全省前列,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切實保障特殊困難兒童醫療、教育等合法權益。(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姚瀟雨 威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