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6日訊 今天上午,青島舉行2021年全國“放魚日”暨嶗山仙胎魚種質資源保護活動?;顒蝇F場,5000尾仙胎魚被放流到嶗山風景區三水水庫,揭開了青島增殖放流工作的序幕。

本次增殖放流的仙胎魚魚苗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據了解,另有10000尾仙胎魚今天被放流到嶗山二龍山水系。歷經10年研究的黃海所助理研究員孔祥科告訴記者,仙胎魚為嶗山水系獨有的珍稀魚種,近年來因興修水利、河流改道等原因,致使其洄游通道斷絕,野生資源急劇減少瀕臨滅絕。經多年保護研究并嘗試人工繁育,黃海所已完全攻克仙胎魚人工育苗技術,為人工放流和資源增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目前,他們正在致力于對該魚種的規格、壽命、反季節培育等方面進行研究,尋求產業化突破,讓仙胎魚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據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嶗山仙胎魚種質資源保護活動是青島增殖放流活動的重要一環。今年,青島還將進一步加大漁業資源養護和修復力度,計劃在膠州灣、靈山灣、古鎮口灣、鰲山灣、嶗山灣等海域,以及尹府水庫、產芝水庫等淡水水域,放流蝦、蟹、魚等各類水產苗種4億單位,有效補充青島近海海域漁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

據了解,仙胎魚發源于嶗山水系,有“嶗山中華鱘”美稱。清同治版《即墨縣志》記載,“仙胎魚出白沙河,從九水來,山回澗折,其流長而清湛不染泥塵,魚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鮮美異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文 韓星/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