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關乎民生和發展,是關系社會和諧的大事。解決養老問題關乎城市的未來。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幸福安度晚年,早報常青樹周刊推出社區養老模式探訪系列報道。王佃聰在給老人測量血糖。陳西寧在給老人理發。
老人給社區護士“留”鑰匙
“劉奶奶我來了,今天感覺怎么樣? ”每到周三上午,在嶗山區萬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擔任社區護士的王佃聰,都會到勁松七路的劉云仙老人家,給老人做身體檢測,測量血壓、血糖、評估上下肢水腫情況。王佃聰告訴記者,劉奶奶是一位半失能老人,兒女在外地,老伴年齡也大,行動不便,家中只有保姆照顧。有一次上門給老人做身體檢查的時候,老人把頭轉向窗口,說了句:“今天的天真藍啊。 ”聽到這句話王佃聰心里有所觸動,“我知道老人很久沒有下地活動了,也渴望到戶外走走看看,我告訴劉奶奶,咱們好好看病,按時吃藥,身體養好了就出去轉轉,但老人卻搖著頭擺了擺手。 ”到了下次上門服務的時候,王佃聰向單位申請了輪椅推到劉奶奶家,讓劉奶奶坐著輪椅“走”出家門。看著花園里盛開的鮮花和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劉奶奶的眼眶濕潤了。 “我推著劉奶奶轉了好久,說了一路的話,我摘了兩朵小花給奶奶,她拿著花笑了,表情真的就像開心的孩子。 ”這件事之后,劉奶奶的老伴將一把鑰匙遞到王佃聰手里,“小王,這是家里的鑰匙,你拿著,以后來的時候就不用按門鈴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王佃聰的眼里帶著光。“雖然鑰匙我沒有拿,但我知道,這是老人對我的信任,把我當成了一家人。 ”王佃聰說。
今年剛滿24歲的王佃聰畢業于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目前,他負責照護中韓街道內的47位失能、半失能老人,每天入戶為老人們服務,經常給老人刮胡須、洗發、剪指甲,他希望用自己的專業護理技術讓老人們度過愉快的晚年生活。
99歲老爺爺開口夸“女兒”
家住嶗山區董家下莊的張大爺今年99歲,老人因為年紀大,眼睛患有白內障,看不清東西。老人與社區簽了居家養老協議,每周都有社區護理員上門給老人提供各種生活服務。
張大爺是社區護理員陳西寧照護的老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每到周一上午,陳西寧都會到張大爺家給他做護理,陳西寧對記者說:“剛開始上門服務時,老人不是很熱情,對我不理不睬的,也不說話,后來我去的次數多了,老人和我也就漸漸熟悉起來,我經常給老人理發、洗頭、洗腳、做按摩,老人的腳趾甲已經變得像海蠣子皮一樣堅硬,剪起來很費事,每次給老人修剪趾甲都要花很長時間。 ”
陳西寧的細心照顧使張大爺對她的態度慢慢發生了改變,“老人逐漸由信任到喜歡我的服務,到最終依賴我,現在每次老人聽到我進門的聲音,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 ”陳西寧最近一次上門服務的時候,好久沒有開口說話的張大爺,竟然開口說話了,他說:“孩子你按摩得太舒服了,你太好了!”看到老人的精氣神越來越好,陳西寧感覺自己的服務有了回報。 “老人的子女看到老人開心,也都很高興,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待我像家人一樣,讓我感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陳西寧笑著對記者說。
【中韓街道】
一站式健康管理讓老人享精準服務
嶗山區中韓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葛文娟主任告訴記者,中心對社區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我們首先會對所在轄區老人進行各項評估,評估的內容涉及130多項。”葛文娟告訴記者,目前中韓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7名護理員、兩名護士、一名醫生和三名社工,以及后臺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員。中心和社區500多位老人簽訂了居家養老服務協議,主要提供上門打掃衛生、理發、洗頭、泡腳、生活救助等方面的服務。“中心的護士會定期上門給老人提供康復按摩服務,醫生會定期上門回訪,給老人做生命體征監測,根據老人的病種提供醫療和生活護理,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一站式健康管理。 ”葛文娟說。
據悉,中韓街道目前正在給社區老人安裝“智能呼叫設備”,“給老人家中安裝的音視頻設備相當于一個帶支架的平板,界面操作非常簡單,可以呼叫智慧養老平臺,也可以呼叫子女,有緊急情況自動接聽功能,這套設備同時設置了內置流量卡,確保網絡暢通。目前我們已經安裝完成了100多戶,這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葛文娟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 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