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6日訊 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公共服務部主要負責管委各級權限承接、法治服務保障、港區服務等工作。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公共服務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摸索創造出一系列創新服務工作模式,促進了功能區發展。該部門連續多年在新區政務效能審批考核中名列前茅,2016年以來先后多次獲得“青島市級示范窗口”稱號。
今年5月份,青島市委、市政府對全市2020年度“學深圳、趕深圳”先進典型予以表揚,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公共服務部獲“為民服務示范崗”,成為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學習的榜樣。翻看榮譽簿,從2016年起,該部門共11次獲得“青島市級示范窗口”稱號。該部門何以連續多年屢獲殊榮?
創新服務,形成多種審批服務模式
據了解,在全市率先實現審批服務“兩集中、兩到位”的基礎上,2015年起,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公共服務部先后研究形成了“總攬式、全程化”“三段工作法”“訂單式”等審批服務模式。
“總攬式、全程化”行政審批服務機制是以“總攬式、全程化”為審批服務方向,理清區內每個項目從落地到投產涉及到的所有審批事項,區分審批層級和環節,按照“承辦、代辦、協辦、催辦”的行政審批模式,為企業提供全程化審批服務;“三段工作法”是按照項目簽約到開工、開工到投產、投產運營后三個階段進行劃分,項目建設的每個階段都由一名分管副主任統籌推進、一抓到底;“訂單式”項目服務推進流程是重點關注項目從簽約落地到投產運營共21個關鍵節點,明確每個節點的責任部門、完成時限以及工作交接方式,做到項目服務責任明確、完成時限清楚,工作流轉無縫對接。
“以前企業從立項、落戶、再到開工建設,要辦理非常多的審批手續,現在我們不用東奔西跑,在董家口經濟區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就辦理好了。”日前,正在辦理項目開工手續的渤海糧油項目負責人馬蕊說,董家口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提前一星期就告知自己所需材料,并全程幫辦各種手續,短時間內解決了企業的“煩惱”。
先行先試,率先開展區域化評估評審
2017年,董家口經濟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展了區域化評估評審工作。截至目前,在19.27平方公里化工園區范圍內已完成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評價等10項的區域化評估評審工作,在編雷擊風險評估1項,預計本月底全面完成省市區要求的全部區域化評估工作。區域化評估評審報告批復取得后,入駐園區的項目將不需另行進行報告編制,可直接使用批復文件。
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公共服務部副部長季斌介紹,原先入駐的建設項目在建設前都需完成水土保持、地震等評估評審,這要企業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來完成。“現在,我們提前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項目節能、環境影響評價等事項的前置性評估,給所有進駐項目共享,將評估評審由‘零售’變為‘批發’。”季斌說。
“經濟區通過區域化評估方式統一幫企業辦理各項審批,我們不用再花時間費用去編制報告、申請批復。”豐達利新材料項目負責人孔令攀說。
勇于擔當,承接區級權限服務企業發展
為避免企業“兩頭跑”,公共服務部積極推動經濟區空間范圍擴展,將經濟區啟動區由原來的51.7平方公里拓展到130.6平方公里,涵蓋全部的港區范圍,同時主動承接區級權限,由原來的41項增加到317項,大大增加了審批范圍和審批權限,讓更多的企業更多的項目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務。
該部門還積極探索“項目辦公室+審批小組”雙重審批辦理模式,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進和強化“一站式”“一窗式”和“一條龍”服務模式,大力推行“并聯式”審批,同時做好港區項目及服務工作、執法普法服務等,連續多年在新區政務效能審批考核中名列前茅。“審批服務是項目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考量營商環境是否優質的重要標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提升服務水平,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企業滿意了,發展干勁更足了。”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公共服務部部長陳建慧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董梅雪)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