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9日訊 市公安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推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19項措施,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
一、嚴打違法犯罪保民安
1、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攻堅戰。建立全覆蓋反詐宣防、全鏈條常態打擊、全時空預警勸阻、全方位涉詐重點人員管控、全業態黑灰產業鏈治理一體化工作體系,推進“斷卡”行動,開展“無詐社區”創建活動,堅決遏制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多發高發態勢。
2、嚴打非法集資等經濟犯罪行動。創新戰法打法,拓展線索來源,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傳銷、騙稅、假幣、惡意逃廢債、地下錢莊等經濟犯罪活動,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3、深化“團圓”行動。深入組織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重點內容的“團圓”行動,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實現團圓。
4、嚴打侵犯知識產權和偽劣商品犯罪行動。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偽劣商品犯罪,積極服務保障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嚴打破壞生態資源類違法犯罪行動。深入開展打擊非法獵捕、經營、販賣、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案件,打擊破壞野生植物資源、林地、林木資源及濕地等違法犯罪行為。

二、強化防范管理解民憂
6、法治教育和安全防范宣講進校園。深入校園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指導學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結合“護校安園”活動,到中小學開設防溺水、預防違法犯罪、網絡安全等法治教育講座,普及安全防范知識,提高廣大師生法治意識。
7、開展非法集資等涉眾經濟犯罪常態化宣傳。精準聚焦非法集資等涉眾經濟犯罪的易感側人群,以“金融安全進萬家”活動為載體,統籌運用網上網下各類資源,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預警提示等多種形式,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風險防范意識。
8、開展“共筑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宣傳活動。通過案例講解、現場咨詢、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積極宣傳互聯網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講解預防網絡詐騙、抵制網絡謠言和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知識,提升群眾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
9、拓展全民禁毒宣傳陣地。開展禁毒宣傳“進景區、進公交、進高速、進航空、進高鐵、進商業綜合體”活動,面向社會公布全市12個禁毒教育基地的地址、聯系方式及禁毒文化廣場、禁毒風景區地址,集中開展“禁毒預防宣傳教育月”活動,做好“6.26”國際禁毒日等主題宣傳活動。
10、加強養犬管理。依據《青島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聯合城市管理、農業農村部門開展依法文明科學養犬宣傳工作,組織開展多部門聯合巡查執法,查處飼養烈性犬、養犬擾民傷人、遛犬不栓繩、不及時清理犬糞行為,捕捉流浪犬消除安全隱患,營造文明養犬氛圍。

三、創新便民措施促滿意
11、推出數字化戶籍檔案“掌上辦”。通過手機登錄微警務平臺,“刷臉”認證后即可查詢與本人有關的數字化戶籍檔案,出具電子證明材料,實現“零跑腿”。
12、推行機動車選號“50選1”。為機動車(新能源汽車除外)辦理注冊登記、轉移登記等業務時,在原來的公安網選號“20選1”的基礎上,擴大選號范圍,升級為“50選1”,為群眾提供更多選擇。
13、在大型機動車檢測站設立車管便民登記服務站。針對部分車管分所無查驗區或查驗區面積小無法辦理大型車掛牌的問題,在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高新區、開發區、城陽區選取機動車檢測站設立車管便民登記服務站,積極打造車管業務“就近辦、便捷辦”便民服務圈。
14、推行初學、增駕報名學車預受理。在駕校設置預受理平臺,群眾在駕校報名學車的同時進行遠程體檢,直接采集學員信息,一次性完成學車報名全部手續,在目前平度、黃島、開發區先行試點基礎上逐步在全市推開。
15、開展出入境窗口服務滿意度提升行動。實行特殊群體差別化服務,開通優化加急辦證“綠色通道”。在出入境證件受理點開通“老年人辦證通道”,提供免排隊服務。
16、開通中高考學生辦理居民身份證“綠色通道”。通過入校受理、周末辦證、延時服務、預約受理、自助辦證、綠色通道郵寄等服務方式,方便中高考學生辦理居民身份證,實現當日制作、當日發送、“只跑一次”。

17、開展窗口服務智能評價。升級“窗口服務智能評價系統”,實現對戶政、出入境等窗口服務不滿意問題的及時反饋。
18、推廣船舶信息備案及進出港報備“一碼通”。依托市公安局“一碼通”平臺,建設應用船舶管控功能模塊,實現船舶及船員信息備案、船舶進出港報備網絡化、實時化。
19、優化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律師、家屬會見工作。采取周六周日不休、正常工作日延長會見時間等措施,全力保障律師、家屬會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