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今年以來,為了進一步方便市民如廁,我們在原來全區45座24小時公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0座,已經于5月1日全部開放,目前在一類公廁中24小時公廁占比已超過半數。”李村環衛公司負責人朱慶林說道。

近年來,李滄區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廁所革命”指示精神,始終堅持高標準建設、人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科技引領,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高標準公廁設施,目前全區共有公廁156座,其中一類公廁139座,尤其是在寸土寸金、人流量較大、建筑較為密集的區域,公廁“長”到了綠化帶內,大大緩解了市民如廁難題。同時,公廁檔次也不斷提升,其中14座建設成為智慧公廁,安裝上了新風系統、智慧化大屏、人臉識別免費取紙機、嬰兒護理等設備,打造出了“公廁革命”升級版。

伴隨著公廁硬件的升級,為將各種服務落到實處,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公廁的服務能力,助力城市“夜經濟”的發展升級,打造“方便、溫馨”之城。將位于火車站、旅游景區、商圈、活動廣場、農貿市場,老城區居民樓等人流集中、夜間公廁需求大的區域的75座公廁進行24小時全面開放。并成立夜查小組,安排專員對轄區75座24小時開放公廁夜間保潔、人員在崗、安全作業、公廁按時關門等情況進行夜間抽查巡查工作,強化夜間衛生保潔力度和服務標準,確保公廁夜間衛生保潔服務質量不下降,著力解決群眾的“急事”,有效解決市民夜間如廁需求。

下一步,李滄區將結合衛生城市復審和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轄區內139座一類公廁廁位間安裝置物板、扶手,提升公共廁所便民服務水平,滿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如廁需求,于細微處營造溫馨如家的如廁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公廁管理標準,推進智慧化設施的增設與普及,將智慧化技術靈活運用并更好地為如廁市民提供服務,給市民提供更加優良的如廁體驗。(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實習生 徐鋒)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