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近日,司法部印發《關于通報表揚“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表現突出單位和個人的決定》,山東省有5個單位和10名個人受到通報表揚,是全國受表揚單位和個人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青島市1人上榜——青島市李滄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牛衛華(女)被表揚為“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表現突出個人。
附:
“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表現突出單位【山東】
山東省滕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省東營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省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法律援助中心
山東省濱州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一科
“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表現突出個人【山東】
武冬梅(女) 山東省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刑事辯護部主任
牛衛華(女)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董漢良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袁義濤 山東省壽光市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
林 強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司法局律師公證和法律援助工作科副科長
馬世利 山東省德州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一科副科長
馬 靜(女) 山東省聊城市法律援助中心刑事民事業務部主任
孫曉燕(女) 山東省菏澤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
朱孝磊 山東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一處副處長
劉 超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律師
相關鏈接:
連續18年奮戰在法律援助戰線上———牛衛華主要事跡
牛衛華自2003年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現任青島市李滄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司法部“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活動,圍繞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復工復產、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創新法律援助服務方式,提高法律援助服務質量,積極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2009年被山東省司法廳評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記予個人三等功,2017年5月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推進平臺建設,助力脫貧攻堅
牛衛華努力打造便民平臺網絡,設立法律援助便民崗,在全區各街社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在律師事務所成立法律援助受理點,覆蓋全區的“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已建成。開展網上服務,開通“李滄公共法律服務”微信公眾號,群眾可在線咨詢、下載申請材料、預約辦理手續;暢通服務熱線,聘請資深律師值守法律援助咨詢熱線,解答群眾關心的法律咨詢,做群眾身邊免費的“法律顧問”。實行“雙休日服務、午間服務和延時服務”,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非工作時間辦事需求,提升辦事群眾的滿意度。
降低援助門檻,助力品牌建設
牛衛華帶領區法律援助中心,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對于65歲及以上老年人、農民工不審查經濟條件,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為一、二級重度殘疾人辦理法律援助卡,持卡人無需審查經濟條件,可直接申請法律援助。積極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宣傳活動,提高法律援助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等有特殊困難的群眾提供“電話預約、上門服務”。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將有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與區法院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及時溝通情況,協調解決問題,促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有效開展。
加強監督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案件質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線。牛衛華在區法援中心主導全面推行“全程跟蹤評查、專業律師承辦、案件集中評議、質量效果掛鉤”的案件質量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同行評估、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受援人回訪等措施,強化案件質量管理;根據案件質量評估結果確定質量等級,根據案件質量等級發放援助辦案補貼,促使承辦人提升辦案質量,讓困難群眾獲得優質服務,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滿意度。
積極服務企業,助力復工復產
牛衛華于2020年3月被選入服務企業工作隊以來,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走訪企業205次,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問題,組建服務企業律師團隊為企業免費咨詢,并將由本人參與編寫的《李滄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法律指南》發放給企業,邀請律師走進企業、工地開展法律宣傳,現場解答咨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利益
對農民工討薪糾紛,牛衛華幫助他們提出法律意見,引導農民工通過法律程序表達訴求、依靠法律手段解決糾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20年7月份,某裝飾公司青島分公司突然關閉、領導失聯,導致張某某等53名農民工工資無法討要。她了解案情后一方面耐心疏導受援人急躁情緒,另一方面加班為53人辦理法律援助手續,并認真復核了每一名職工的材料、個人信息、以及經濟補償金的金額等,僅用一天時間,就將53人所需訴訟材料準備完畢。最終成功幫助張某某等53人通過司法程序維權,共追討回93萬元,保障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牛衛華先后為2200多人提供法律咨詢,為困難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20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贏得了受援人的贊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