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久久為功的民生工程,通往文明城市的道路沒有盡頭,要傾聽百姓新需求、新期盼,解決城市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自創城工作啟動以來,新區不斷健全創建機制,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環境衛生面貌、人居環境質量。
濱海大道旁綠化成蔭、風景秀麗;主次干道上機動車輛禮讓行人,文明有序;居民小區內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志愿者身穿紅色馬甲,成為傳播文明理念的靚麗“志愿紅”......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創城觀摩活動在新區靈山衛街道舉行。靈山衛街道積極探索,狠抓環境治理,既扮靚“面子”,更做實“里子”,讓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兩級網 巡查治理更精細
如何實現精細治理?靈山衛街道堅持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20個社區網格,107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和物業小區微網格。每個網格由社區書記、合作社書記、物業小區經理、綜合執法隊員、創城網格員等人員組成,實行網格包干責任制,確保每條道路、每個樓院、每個點位責任到人。依托網格體系,將巡查作為日常,著力改善轄區環境。
“大灣港路有門店牌匾固定不牢,請抓緊聯絡維修,加派人員值守。”前不久,青島連遇下雨天,綜合執法中隊隊員張鵬,駕駛巡邏車圍著衛城街里連轉十幾圈,排查牌匾脫落、樹枝刮斷等隱患,及時上報處理。電話剛掛,4名創城專班人員已到場盯守,等待維修人員到場。利用兩級網格體系,靈山衛街道聚焦轄區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等易反復問題,“不斷檔”巡查,助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齊協作 痛點問題快解決
靈山衛街道各社區、部門還加強溝通,對于難點重點問題,及時發現上報,協調多方合力解決。今年端午節期間,街道四名班子成員牽頭,到現場一個門店一個門店地引導,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各個部門和社區更是嚴格執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迅速行動并及時認領責任進行整改,現在插花地帶責任更加明晰。
東街市場是老城區市民較為聚集的農貿市場,一直是創城工作的重點。在職能部門的群策群力下,曾經的東街市場已經“改頭換面”,干凈、整潔、有序。為解決非機動車停車難,街道根據人流量、地段分布等情況,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146余個,初步建成非機動車停車示范點一處,原本擁擠的道路更加通暢,為轄區居民打造了整潔、有序的出行環境。

重宣傳 養成習慣成長效
靈山衛街道玉皇山路商鋪眾多,占道經營等問題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當初就想著東西擺在外面就能更好賣,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來宣傳來勸導,有時候還幫我搬貨干活、照顧生意。” 超市老板李先生被工作人員的決心和誠信打動,不再占道經營、亂擺亂放,還成了“業余城管”,以實際行動支持創城。
“目前,我們與門店負責人都簽訂《門前衛生環境秩序責任書》,要求門店主動擔當,做好門前‘六包’。文明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店鋪貨物只要‘伸舌頭’,我們就每天幫群眾搬進屋。現在,門店店主也漸漸認識到創城創衛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商戶正在從‘要我支持’向‘我要支持’轉變了。”靈山衛街道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說。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創城工作啟動以來,新區堅持全民動員、全員參與、全域創建,張貼公益廣告5萬余份,廣泛宣傳文明城市創建內容。另外,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文明家門口 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社區走訪和入村入戶工作,發揮輿論監督平臺作用,傾聽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的意見建議,公開曝光文明城市創建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文明現象,提升問題發現和處理的效率和水平,整潔靚麗、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逐漸顯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