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7日訊 日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深遠海科學考察船隊成員船“業治錚”號科考船圓滿完成黃東海調查共享航次,順利返回青島。
據悉,本航次歷時19天,航程約1300海里,考察區集中在膠州灣口、南黃海和長江口海域,圓滿完成了15個站位的CTD作業、6個站位的湍流剖面觀測、22個站位的箱式采樣、6個站位的腐蝕觀測及全程短波通信和導航雷達測試等任務。值得一提的是,該航次在4號臺風“黑格比”和5號臺風“薔薇”過境的不利影響下,“業治錚”號科考船科學規劃航線,合理避風,盡可能為航次提供了平穩的作業環境;海上調查隊伍克服顛簸,搶時作業,保障了航次任務的順利實施。
該共享航次是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船隊“海洋科考裝備年度運行”項目支持下組織的搭載航次。與以往搭載航次有既定航線和任務相比,該航次由船隊成員單位之一的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供單獨船期,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安排航次計劃,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各創新單元的出海需求,極大提升航次組織和任務實施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為組織好此次航次,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提前通過走訪、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郵件等途徑先后三次征集航次需求,并與船方深度溝通,力求做到統籌兼顧,最終協調7項申請11項任務登船,惠及功能實驗室、交叉研究中心、開放工作室、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單元以及理事單位和有限公司。為執行好航次,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還派出專業海上調查隊伍,參與執行全部科考任務,特別是負責大難度任務的設備操作和技術指導,提高了作業效率,保證航次順利實施。(青報全媒體記者 耿婷婷 通訊員 劉成龍 )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