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老共產黨員,用音樂講好故事、講好黨史,是對黨最大的忠誠。”6月26日,張國勇總監在青島交響樂團“唱支山歌給黨聽”音樂會現場如是說。
“我雖然不是一個黨員,但是我時時刻刻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我的心真的是‘永遠跟黨走’。”6月28日,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繪春在《永遠跟黨走》彩排現場如是說。
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青島市文藝界開展了全區域、全形態、全層面的紅色獻禮演出,通過這些演出,“我與黨”“黨與我”之間的情感連接、價值觀連接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從臺上到臺下都在黨史主題下得到了認知熔煉,實現了血脈相連。
圍繞慶祝建黨百年的命題,島城文藝界展現了在精品項目積累、原創實力培養、演出經驗提升、群文活動組織等領域的成果,先后推出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人民·江山”、紅色經典交響音樂會“唱支山歌給黨聽”、京劇《方志敏》、“頌歌獻給黨”廣場文藝演出、“啟程吧,人民紅”快閃車等演出。
6月29日晚間,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永遠跟黨走——青島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在青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這場演出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聯、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島市廣播電視臺、青島演藝集團主辦,包含歌舞、歌劇、情境表演、合唱、交響配樂詩朗誦等多種演出形式,邀請了海鷹軍之聲藝術團、青島演藝集團歌舞劇院、話劇院、京劇院、青島交響樂團、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以及高校、藝校等藝術團體和眾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登臺,奏響了“人民心聲”。

一場演出,如何表現百年黨史?接到命題之后,導演于涌領銜的《永遠跟黨走》主創團隊遍訪青島紅色黨史各個重要節點,提取“關鍵回憶”。這場由1200余名演職人員打造的盛大演出,完成了青島“紅色故鄉”的主題體現,把黨史上犧牲的英烈、當代的楷模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一并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對主創人員來說,《永遠跟黨走》的創作過程也是對自身靈魂的觸碰,“從我個人來說,像‘泊里三姐弟’這樣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接觸,我也得用自己的手觸摸我自己的心靈。”
建黨百年對于每個見證者都是獨一份記憶,一場《永遠跟黨走》不僅慶之以歌,賀之以舞,還讓觀眾真切認識到:百年于我有份,黨史于我有感。
01、百年青史在,一一照汗青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大劇院歌劇廳現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永遠跟黨走》以序章《激情飛揚》拉開帷幕,全市二十多個文藝團體、1200余名演職人員聯袂打造,歷經20稿臺本打磨,在青島大劇院舞臺上推出了由《日出東方》《不忘初心》《我是共產黨員》《奔向未來》四幕組成的壯闊史詩。

導演于涌介紹,這是島城舞臺歷史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演出,“《永遠跟黨走》用戲劇結構來框架,再用歌舞類用來表現和延伸,爆發出人類的精神火花和黨史的思想延續。”在95分鐘的演出里,該劇重現輝煌的百年黨史,也突出了青島“紅色故鄉”、“時代先鋒之城”的發展歷程。
與眾多音樂舞蹈作品不同,《永遠跟黨走》有著鮮明的故事脈絡,主創團隊走訪檔案館、黨史紀念館和英烈故居,梳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青島共產黨人的斗爭史,在第一幕《日出東方》里用情境表演《苦難歲月》、《革命先驅》、大型舞蹈《碧海丹心》等節目再現了鄧恩銘、王盡美、劉謙初等共產黨人的丹心傳奇。《碧海丹心》的舞蹈演員們用抒情的肢體語言表達著對英雄的敬仰愛戴,舞蹈最后演員們整體宛若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寓意著革命火種代代相傳。

第二幕《不忘初心》以小歌劇《英雄三姐弟》開篇,歌舞《大刀進行曲》、朗誦《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節目回顧了從革命曙光初現到實現民族解放的歷史征程,共產黨人用熱血和青春樹起一座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于涌介紹,《英雄三姐弟》是由導演組在青島黨史紀念館采集到的“泊里三姐弟”改編而來,三姐弟為了黨的事業被殘忍殺害、活埋,也讓主創團隊受到了極大心靈觸動,“歌舞劇院的演員們排練《英雄三姐弟》非常辛苦,常常排練到凌晨兩三點鐘,他們多少次把淚水撒在了舞臺上,到現在有的演員渾身都是青紫的。”

《永遠跟黨走》高度濃縮了青島各條戰線上優秀黨員的事跡,第三幕《我是共產黨員》,以情境表演《海洋科學家》、《時代先鋒》等展現了曾呈奎、郝建秀、張瑞敏、許振超、張連鋼等在這片土地上奮斗生活的英雄兒女,他們的無悔付出讓鮮紅的黨旗更加熠熠生輝。

“這部作品里有我們從建國后到現在青島優秀黨員的追溯,像曾呈奎等科學家,既是優秀的海洋科學家代表,又是平凡的共產黨員。我們在建黨百年之際不能忘記我們的工人、農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科學家。”伴隨著恢宏的交響合唱《迎風飄揚的旗》,第四幕《奔向未來》在配樂詩朗誦《未來已來》、歌曲《頌歌獻給親愛的黨》、交響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節目中徐徐展開,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的青島,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氣站上改革開放的最前排。這一幕里特邀王繪春、黑妹、劉曉曄、傅淼、李鐵軍、李洪濤、徐曉英、王儷霏、佰鶴、丁肇環等著名影視演員和歌唱家登臺。
據了解,王繪春特意從央視《典籍里的中國》劇組調配檔期趕回青島,歌唱家徐曉英闊別家鄉21載后飽含激情登臺獻藝,劉曉曄更是作為青島年輕藝人的代表為建黨百年演出傾力出演、任勞任怨,青島籍演藝明星匯集一堂,為《永遠跟黨走》的命題付出真情實感。
02、追求“歷史的穿越感”
觀眾步入《永遠跟黨走》演出現場,仿佛身處巨幕電影中,中央舞臺巨型銀幕上鮮花簇擁紅旗,莊重而威嚴地投射出黨徽和“1921-2021”的字樣;舞臺兩側身穿白裙的學生們朝氣蓬勃,在舞臺LED屏中,青島標志性地標建筑“五月的風”雄偉屹立,伴隨著歡騰壯闊的音樂,紗幕、冰屏、半懸空LED屏構成交錯的視覺層次,既有科技感又有還原力度,視頻背景融合了紀錄片、實景、動畫等多種畫面風格,給予觀眾極強的視覺沖擊。

于涌介紹,“為了讓觀眾有沉浸式體驗,整場演出以戲劇結構框架,以歌舞類表現延伸講述青島這片熱土上的紅色故事,同時在舞美設計上,通過紗幕、冰屏、LED屏等打破視覺空間局限,營造出視覺上的透視感。在演出的視覺呈現中,突出整個舞臺空間層次多樣,讓觀眾感受節目表達的情感、描繪空間、體現內涵的特點,給觀眾穿越歷史的觀感。”

“歷史的穿越感”也是《永遠跟黨走》的文本魅力所在。“假如‘泊里三姐弟’的母親活到現在,看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她會說什么?想象曾呈奎站在棧橋或者站在中國海洋研究所門口,見到了他當年的研究生,他要說什么?這種大愛確確實實流進我們的心田,這種為國捐軀、這種紅色故事感動了我們,《永遠跟黨走》每一句臺詞沒有雕琢,更重要的是講他的真實故事、真實情感,為黨為國,赴湯蹈火,用生命為家鄉求解放,為明天的幸福生活犧牲一切。”于涌表示,“我們要讓這些人躍遷到觀眾眼前,形成一種穿越感,不能忘記歷史上的這一切,讓他們的心靈、思想活到現在。”
極具沖擊力的舞美視效、潛心打磨20稿的臺本打動了業內專家,也讓參演者心潮澎湃。青島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表示,《永遠跟黨走》堪稱青島規模最大、藝術性最強的獻禮演出,集合了演藝界的精英力量和舞臺設備的精粹,視覺整體性和藝術層次性都非常高。

青島市京劇院院長鞏發藝介紹:“我們經過數月彩排,力爭為整臺晚會增添一抹國粹色彩。”青島交響樂團長號首席李絿表示:“作為黨員,能夠參與《永遠跟黨走》這場演出非常激動也非常榮幸,有生之年遇到這么重大的歷史時刻,我們黨員演奏員也起到了積極的表率作用,拿出我們自己的能量、能力,發揮了我們樂團的作用,讓觀眾欣賞到高質量的專業的藝術作品。”
03、老中青三代,都是“同路人”
百年黨史,鮮活如初。《永遠跟黨走》邀請了多位演藝明星加盟,在建黨百年的主題下匯聚能量,展現“同路人”的拳拳之心。演員王繪春堪稱青島“代言人”,在眾多重大時間節點他總是積極出現在舞臺上,以洪亮的嗓音為青島人道出心聲。此次王繪春與黑妹、李洪濤、劉曉曄等演藝明星共同擔綱大型交響配樂詩朗誦《未來已來》。

王繪春坦言,“我今年六十歲了,經歷了共和國各個重大歷史階段的變化和發展。能夠參加這次《永遠跟黨走》演出,我特別感恩,特別感動。昨天看到青島浮山灣主題燈光秀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我作為青島人感覺很榮耀。前不久我也隨著《典籍里的中國》也上了《新聞聯播》,這也很不容易,一個文化類節目前后三次上了《新聞聯播》,接受央視采訪時我也說:我真的是趕上好時代了!今天我的感觸更深,就像我們晚會名字一樣‘永遠跟黨走’。”
作為青島籍年輕藝人的優秀代表,劉曉曄也認為回家鄉參加《永遠跟黨走》演出是一種榮耀,“每次都能收到邀請參與青島的各種晚會活動,這次特別不一樣,遇到這么多的好的老師,我感覺我們家鄉演員的力量更強大了,凝聚力也越來越強大。”詩朗誦《未來已來》需要演員反復“煉字”,將飽含激情的詩句誦讀得通暢、圓潤,“我們的朗誦節目首先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作為青島人,我從心里迸發出來一種自豪感,也很榮幸參與到今天的盛會,可以說一個人一生中這樣的機會不多,那種榮譽感從內心油然而生。”

青島籍歌唱家徐曉英現任上海歌劇院首席女高音,她在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李大釗》里飾演李大釗的學生,對百年黨史有著深入研究。“我特別高興、特別自豪能參與《永遠跟黨走》演出,我們年輕一代通過一部部戲不斷學習黨史,也為擁有現在的生活感到無比幸福。感謝家鄉人民給我的機會,第一次受邀回青島參加電視臺的活動就趕上了《永遠跟黨走》,跟家鄉人民一起慶祝這大喜的日子。”

此次徐曉英、伯鶴、于雷三位歌唱家共同演繹《頌歌獻給親愛的黨》,歌詞也讓徐曉英頗有感觸,“歌詞里寫道‘我們面朝大海,擁抱霞光,親吻母親,報答故鄉’,我是從內心唱出來的。這些歌詞特別真誠,表達了我們對家鄉眷戀和愛。離開青島這么多年,現在青島的變化翻天覆地,路過都不認識了,更不用說我們祖國的變化。這次疫情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強大,我們珍惜生活,也希望祖國越來越好。
04、黨史命題,文化內功
慶祝建黨百年,青島早早吹響了文藝號角,突出“起步要早、質量要高、原創求變、口味求新”的特點。從2021樂季開年首演,青島交響樂團就推出了“紅色經典”系列音樂會,將《黃河》、《紅旗頌》等經典作品搬上了舞臺。青島演藝集團創排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人民·江山》,以文華大獎的實力班底打造藝術精品。緊扣黨史主題、呈現時代風貌、樹立城市形象、內惠廣大市民,青島文藝院團的“內功”在黨史呈現的命題上得到了極大體現。

6月26日至7月17日,十臺青島本土專業藝術院團推出的主題演出陸續在市人民會堂、李滄劇院、永安大戲院、城陽大劇院、青話小劇場等五個劇場上演,涵蓋交響樂、京劇、話劇、地方戲、民樂、歌舞等不同舞臺藝術門類,經典與新作共同描摹、呈現文藝創作鮮明的時代特征。
青交今年聯合武漢、哈爾濱、深圳等六家樂團聯合委約作曲家王丹紅《燈塔》,以六城聯動的方式將這一重大主題作品的影響力不斷放大,該作品在一家樂團演出時,其他樂團派出精英樂手助陣,營造城市與城市之間在紅色黨史命題上的呼應。青交李珺竹團長介紹,“《燈塔》5月4日在北京首演之后,我們六家樂團在6月21日集體同步上線——這一天《燈塔》在武漢首演,我們五家樂團配合,合力獻上了一場精彩演出。”
用音樂與武漢站在一起,以《燈塔》與全國觀眾共享黨史教育,青交將青島“音樂之島”的屬性在建黨百年大背景下辟出了新路徑。樂團首席姜宛書留學歐洲歸來,她表示,作為年輕音樂人,能夠在建黨百年之際演奏中國作品非常高興,“《燈塔》里巧妙嵌入了歌頌黨和祖國的主題旋律,經過藝術創新后,它既能結合新的作曲技法、演奏技術,也能在交響樂里呈現中國的紅色元素,觀眾更容易吸收、理解。”

如何將文華大獎的實力班底,融合到一部獻禮建黨百年的精品項目中?青島演藝集團《人民·江山》作出了示范。該劇以“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初心不忘”為主旨,劇本立足青島、面向全國,將百年黨史與青島有機交融,讓年輕人也感受到“初心”二字的重量,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把《人民·江山》定位為“藝術形式的黨史課”,“很多年輕人對黨史、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不是很清楚。《人民·江山》涵蓋了聲樂、器樂、舞蹈、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還包含了情景劇、音樂劇、歌劇以及視頻等綜合藝術,讓更多黨員、干部、群眾更深入更好地了解共產黨走過的一百年的偉大歷程。”

該劇導演黃港表示,“百年黨史里,信仰、紀律、理想都可以是關鍵詞。我們決定從當下觀眾的需求、當下年輕人的視角出發,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主題創作。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就是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
舞劇《紅高粱》、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屢獲大獎,也讓青島本土文藝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張樂群介紹,獲獎作品對演員和編導的提高都很大,從《人民·江山》到《永遠跟黨走》,歌唱演員有層次分明的演技,舞蹈演員也有豐富的表演功底。
演藝集團350余位演員、樂手參與到《人民·江山》演出中,從主演、群演到樂隊、合唱以及后勤保障,都是歌舞劇院自有人員,舞臺上‘一百年’主題場景配以交響樂團、合唱團,完成了全新的聲樂設置嘗試。

接下來《人民·江山》將深入各區市巡演,從大劇院到小禮堂,主創團隊將根據舞臺條件演出不同的版本,內容不變,規模可變。舞蹈演員寧萌表示,自己是懷著喜悅激動的心情為《人民·江山》起舞,“文藝工作者要用最飽滿的狀態迎接建黨100周年。”而參加此次表演,也讓這名90后年輕黨員更為深刻清晰地了解了黨史,“面向新時代,我有了更堅定的信心。”
05、群眾參與,鮮活靈動
如何把黨史教育送到群眾身邊,以鮮活親民的方式吸引市民參與?青島推出了“人民紅”快閃車、“頌歌獻給黨”合唱展演、“青島夜色美”街頭文化藝術匯等演出活動,自然吸納群眾參與,將慶祝建黨百年的慶典氛圍深入到大街小巷、大小劇場、廣場社區,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到身邊的黨史。

6月22日晚間,重達26噸的陜A·AS681重卡駛入青島奧帆中心,這輛“啟程吧!人民紅”快閃車滿載黨史內容、輔以科技手段,讓“人民紅”遇見青島的海水藍。快閃車以“我和我的信仰”為主題,包括了拍照打卡區、虛擬演播廳、“共同的信仰”互動留言墻等年輕人感興趣的區域。“紅色云展廳”通過5G、云技術將各地的紅色文物搬到了“云上”。觀眾可以現場體驗紅色云游產品、觀看紅色主題展演,參與黨建軍事游戲互動體驗。VR智慧黨建平臺款集黨建資訊、黨史知識、VR體驗、信息發布于一體,市民帶上VR眼鏡,選擇相應的體驗場景,便可在虛擬現實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各式場景。
一位體驗了“開國大典”主題場景的市民姜先生說:“這是我第一次通過VR學習黨史,帶上VR眼鏡,不僅身臨開國大典現場,還可以點擊相應的圖標學習觀看相關知識和視頻。”圍繞著“快閃”主題,主辦方還推出了阿卡貝拉合唱、經典主旋律歌曲樂隊表演、紅色主題衍紙作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黨史知識、主旋律作品以流動的方式帶給現場觀眾。

青島也是一座合唱之城,合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頌歌獻給黨”青島市合唱展演六月份啟動以來,209支合唱隊、15000余人分為工會、中小學、區市、社團、市直機關等組別進行展演。在“永遠跟黨走”主題下,我市推出了硬筆書法、文學征文、戲曲大賽、合唱展演、廣場演出、廣場舞大賽等多項系列活動,覆蓋了各個社區層面,讓黨史教育以可敬、可親的面目出現在群眾身邊。
隨著慶祝建黨百年活動的深入進行,豐富多彩的內容將在這個暑期持續推出。大型展覽“青島紅色文藝百年巡禮——‘號角’”正以圖文巡展的形式,深入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展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青島紅色文藝的發展歷程和輝煌基業。

以“萊西經驗”為素材的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即將于7月5號在城陽大劇院上演,該劇重現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艱辛歷程,也是傳統地方戲曲的破題之作。
以革命先烈周浩然為主角的話劇《熱血浩然》將于7月9日在青島大劇院上演,該劇還原了周浩然投筆從戎,運用毛澤東游擊戰思想組建抗日武裝,打勝青島地區武裝抗日第一戰的英雄事跡,書寫了抗戰歲月青島兒女抵御外辱、救亡圖存的壯麗史詩。
以小人物命運展現黨的百年歷程的民族歌劇《國·家》、根據平度抗戰老兵董成森一家真實事跡改編的話劇《光榮人家》也將在下半年相繼亮相。
百年黨史將以各種藝術形式出現在群眾生活里,成為青島人汲取精神力量、感受國人榮光的重要源泉。
作者 | 荊玉 李魏 芝萌 攝影 | 王雷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