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記好”、“孫書記,來這么早啊”……7月7日下午,李滄區九水街道延川路社區黨委書記孫銘徽剛到社區的活動現場,就被熱情的居民圍住了。
延川路社區共有3600余戶居民,孫銘徽就是這里的“大管家”。2017年12月,延川路社區成立,孫銘徽從一名已經小有成就的企業主“轉型”成為社區第一屆黨委書記參與社區工作。
孫銘徽立足社區實際,探索打造了主體資源融合、社會資源融暢、服務資源融通、文化資源融匯、人才資源融洽的“五融工作法”,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社區工作法。社區成立以來,連續3年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群眾滿意度測評中位列全市第一。2019年6月,孫銘徽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又分別榮獲“山東戰‘疫’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稱號、青島市最美“社區人”稱號。“行業不相通,但是道理相通。踏實工作,精于行業,在每個崗位都是不變的‘成功密碼’。”孫銘徽說。
2020年1月24日,正在老家過除夕的孫銘徽接到了要求返崗的通知。“那時正是疫情防控最緊要的關頭,一開始我本打算自己回來,讓我愛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老家,但他們卻說,一定要和媽媽在一起。”那段時間,孫銘徽幾乎是24小時待崗,每次回家前,她都要換掉所有的衣服才敢走進家門。“很苦,但孩子每天看著媽媽在社區工作,也會把媽媽當成榜樣,一家人團結起來,互相鼓勵的樣子,真好。”

孫銘徽一家。(左起:孫銘徽、大女兒呂小莫、二女兒呂怡諾、呂新杰)
疫情期間,平時稀松平常的買菜成了難題。“雖然我們社區率先保障了居民的肉、蛋、菜供應,但長時間缺少調劑,也難免覺得乏味。”孫銘徽和現任青島薩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丈夫呂新杰商量后,決定提前開工生產,并以接近出廠價的價格供應給社區居民。除此之外,公司還向周邊社區、一線單位和福利院等捐贈了一批烘焙產品。

呂新杰工作照。
文明家庭的重點是責任。“2012年,我在李滄區虎山路街道開了自己第一家烘培店——薩么烘焙。如今,已先后在青島、濟南、煙臺等地開設烘培連鎖店140多家,這中間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多年來,孫銘徽家庭把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作為重中之重。近10年來,通過紅十字會、慈善總會希望公益基金、青島曙光公益志愿者協會、心海公益聯盟等渠道向環衛工人、社會福利院、希望小學、貧困學生、鄉村修路等捐款捐物30余萬元。

孫銘徽與社區居民交流。
良好的家風在經年累月的家庭生活中必然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導作用。讓孫銘徽夫婦欣慰的是,在他倆的影響下,兩個女兒越來越純真善良。“我們會有意讓孩子接觸一些不一樣的事物,培養她們以更加包容的視角對待社會的能力。”孫銘徽說。在一次幫扶患自閉癥、多動癥等特殊兒童的活動中,兩個小女兒和其他孩子一起做蛋糕,沒有絲毫的排斥;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孩子時,女兒會主動陪伴他們,帶著其他孩子和他們交朋友。“有一次我問孩子,很多人覺得這樣的小朋友很‘怪’,你們不會這樣想嗎?孩子卻告訴我,他們只是生病了,世界上有很多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一些在我們眼中很簡單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卻是遙不可及,我們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說起兩個小女兒,孫銘徽一臉自豪。

孫銘徽與社區居民交流。
熱愛小家、熱心大家。孫銘徽的四口之家在依靠辛勤勞動創造幸福小康生活的同時,也以良好的家風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服務社會,傳播著文明家庭的溫暖能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