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來說話像開“倍速”
慢下來陪伴能“共情”
你心目中的語文老師是什么樣的?溫文爾雅、舉止嫻靜似乎是語文老師的標簽。但在實驗高中,高一18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崔天琪卻是另一種形象。溫婉嬌小的她能量巨大,普通人一分鐘說180到200個字,崔天琪能達到一分鐘300個字,像新聞播音員一樣的語速下,是清晰的邏輯思維和縝密的語言組織能力。做事快、效率高、邏輯強是學生給她的評價,“走路帶風”的語文老師讓課堂充滿青春的氣息。慢下來的時候,她也會很恬靜,可以放下手頭的事,用一下午時間聽學生訴說心事,可以花一年時間等學生敞開心扉。
經驗豐富的新老師
以生為本的活課堂
年輕的臉、嬌小的身材,崔天琪混在學生堆里,幾乎和學生一個樣。2018年參加工作,她只比現在的學生大十歲。但這個看上去青澀的新人卻是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老師。老師,是崔天琪從小就認定的職業,母親是老師,她在教師家屬院長大,看的書是教育學、心理學,耳濡目染都是備課、教研這些事。從報考東北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起,她就在為今后站上講臺積攢能量。四年時間,崔天琪練就了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在實驗高中舉辦的青年教師板書、教案大賽中,她獲得雙料冠軍。
“老師說話不是一直這么快,要是講到古詩詞,她就慢下來了,語速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整。”學生說,一下課,崔天琪就開啟“倍速”模式,干脆利落地處理班級事務。不止是語速,崔天琪的教學方法“變”字當頭。“書上學來的教法不是拿來就能用的,要以學生為本,不斷調整。”崔天琪說,核心素養的提升根本上是為了學生長足的發展,因此一切課堂活動要為了學生而設計,不能僅僅做到“課堂內容是好的”,學生卻云里霧里。她尤其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的變化。比如,高一是初、高中過渡時期,涉及大量文言文、小說的學習,她就通過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摒棄初中對于文言文翻譯死記硬背、小說賞析生搬硬套的“陋習”,引導學生掌握方法,關注文本。而在畢業年級,她摸排兩個班學生必備知識的漏洞、關鍵能力的不足,對癥下藥,調整難度深度。讓教材當中的知識、要求和學生的學情相結合,新理論在真實際中生根發芽。
定制個性解決方案
慢下來引導學生成長
教育就像牽著蝸牛旅行,不能急于求成。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崔天琪會慢下來。一來學生犯錯之后反思、自悟需要時間,二來老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尋找問題根源、一擊中的。
有的孩子外表上看起來桀驁不馴,但其實也有軟肋,崔天琪并不心急,給予學生需要的關懷與激勵,有些話不必說透,學生就已成為老師的鐵桿粉絲;有的孩子雖已進入高中,但心智并不成熟,崔天琪讓孩子氣的學生首先明白她的好意,再引導學生以更加成熟的方式思考問題;有的孩子外表上永遠表現出自信飛揚,但內心隱藏擔憂,崔天琪保護他的自尊,提出問題提供幫助,做他成長的助推器;有的孩子善良沉靜,從小在班級比較安靜,但她們也有話要說、有問題要問,崔天琪找到機會主動關心,讓她們敢于表達;有的孩子聰明靈秀,可是在快樂通透的外表之下,其實藏著敏感的內心,甚至可能已經在變化巨大的高中環境中壓力過大、難以調解,這時崔天琪會做好傾聽,給予充分耐心,盡量讓學生緩解、紓解、信任……
立德樹人貫穿課堂
高中的孩子處于成長的特殊階段,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建立完善。在一堂課中,崔天琪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母親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不管是系鞋帶還是穿衣、穿褲都只幫他做一半,剩下的讓孩子自己做,而這樣一個小習慣最終使得孩子成長成才。老師本想表達母親的教育智慧,可學生卻把關注點放在“穿一半褲子”上,哄堂大笑。“‘00后’的學生成長經歷的事情少,對生活的體悟很少,對于一些道理、情感不甚理解。”崔天琪知道,“立德樹人”要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對于孩子價值觀的培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老師要以正確的思想、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進步。
愛國主義教育、紅色基因傳承貫穿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鳴,崔天琪帶著學生看紀錄片、寫劇本,用學生最喜歡的劇本殺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做出選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實習編輯:李正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