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發五個專門通知,對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作出規定。記者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16個督查組對“五項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了實地督查。
據介紹,督查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1. 政府部署落實不到位。一些地方只是簡單照轉文件,沒有對政策作系統性、針對性宣傳解讀。師生、家長對“五項管理”知曉率低,個別省份超過40%的學生和家長不了解“五項管理”規定要點。一些地方工作推進不力,個別省份不少地區和學校計劃到9月秋季開學才實施。一些省份沒有建立部門聯動機制,還是教育部門在唱“獨角戲”。
2. 學校細化落實不到位。
一是手機管理不嚴密。一些學校申請使用手機制度不夠規范,執行流于形式、把關不嚴。部分學校沒有設立手機保管裝置和明確手機管理責任人。
二是睡眠時間不達標。問卷顯示,38%的中小學生就寢時間晚于規定要求,67%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達標。
三是讀物管理欠規范。一些學校圖書、報刊雜志數量不足,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生均配備標準。少數學校存在教師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指定讀物問題。
四是作業負擔仍偏重。問卷顯示,22%的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反映有書面家庭作業,17%的中小學生書面作業總量超標。部分學校仍有教師用手機布置作業情況。部分教師未履行作業全批全改職責,老師部分批改、學生互批互改、學生自批自改、家長批改作業情況仍存在。
五是體質管理有漏洞。問卷顯示,38%的學校未落實“每學期視力篩查不少于2次”要求,22%的中小學生反映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時數不達標。體育課時被擠占問題突出,初三、高三年級尤為嚴重。
3. 家校協同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學校“一頭熱”現象。家長雖認可“五項管理”政策初衷,但更擔心孩子掉隊、輸在起跑線上,除學校作業外,不少家長還要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結果是“老師減負、家長增負”。還有家長不履行監護責任,把管理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
下一步,將逐省反饋問題,納入常態化督導,督促指導完善政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