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六汪鎮劉新村上上農業觀光生態園看到,一部分工人正在對光伏設備進行安裝調試,還有一部分工人正在園區里的桃樹林里忙碌著。據了解,上上農業觀光生態園的項目主要有生態旅游觀光服務以及光伏發電,產品為綠色蔬菜、花卉、苗木、水果等。園區通過整體規劃、合理布局,致力于打造農業綜合體新地標。
產業互補發展
打造農業新形態
“一期園區總面積在1500畝左右,種植了大約200畝桃樹、100畝櫻桃樹,還有其他的一些果樹。”上上農業副總經理井凌風告訴記者。“我們的主要產業是光伏發電項目,果樹種植只是互補產業,我們叫做‘農光互補’。通過產業互補,打造田園綜合體,實現一塊土地多種經營。”井凌風告訴記者,因為桃樹種在光伏板中間,這樣就使園區的桃子成熟期稍晚,能達到錯峰銷售的效果,“今年園區桃果大概套袋25萬個,產量在12萬斤左右。”
繞過桃林,在園區的北邊,一處寬闊的水面映入眼簾。“這里將來會進行漁業養殖,養魚池的上面將打造光伏發電項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漁光互補’。”井凌風拿出園區規劃圖給記者看,通過整體有序的合理規劃,整個項目在保證光伏產業順利進行的同時,發展立體農業,一年四季賞花摘果,打造鄉村旅游新地標。
自主產權優勢
光伏發電效率高
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的光伏發電相關設備已經進行了前期安裝,一根根的柱子間隔一定距離整齊地安插在園區內,“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鋼結構進場安裝,接下來還有其它的安裝調試工作。”井凌風介紹,剛才看到的柱子就是安裝光伏板的底座,行距十米,列距大于四米。“我們采用的是‘追光式’光伏板,它會根據一天當中太陽的不同位置自動調節角度,來獲得最大限度的采光量。”據介紹,這套追光系統是企業自主研發的,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我們經過研究嘗試發現,在這個地方光伏板與太陽之間的夾角在18度時為最優夾角,光能的轉化率也是最高的。相對于投入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光能轉化效率將達到85%,傳統的光伏發電項目大約需要10年左右收回成本,而我們則只需要4-6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井凌風告訴記者,現在項目正在順利進行,預計今年9月份就能實現并網。
“我們園區是通過流轉劉新村和常家莊村的部分土地來建設的。”井凌風告訴記者,周邊村民除了能夠通過流轉土地獲得收益以外,還可以到園區工作。“現在還在進行基礎設施安裝,雇傭的村民有40人左右,工資最高的村民每天可掙150元。”井凌風告訴記者,現在由于都是專業設備的安裝,對工人技術要求比較高。設備安裝結束以后,在這里上班的村民肯定要比現在多得多。
“園區下一步將打造總面積一萬平方米的影視棚、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工廠等。我們的目標是不光要有好的產業項目,更重要的是打造全方位的農業綜合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井凌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