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33歲,既富且美,卻因抽脂而不幸身亡。近日,網紅小冉的悲劇引發廣泛關注。今年5月,小冉在杭州華顏醫療美容醫院進行了抽脂填充手術,術后因皮膚潰爛、器官衰竭轉入ICU搶救,兩個多月后的7月13日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搶救無效身亡。杭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這是一起醫療事故。
互聯網時代,在眾多自媒體渲染之下,容貌焦慮進一步升級。很多黑心醫美機構推波助瀾,一方面在社交平臺上以“分享經驗”等形式來進行營銷轟炸;另一方面,刻意淡化風險意識,讓人們產生醫美手術風險系數很低等虛假印象,從而將人騙進門來,痛宰一刀。
小冉離世的新聞令人痛心,在她的微博上,很多人留言表示不理解:“為什么這么瘦了還要抽脂?”而從她自嘲是“110斤的大碼模特”等細節中可以看出,她渴望變得更瘦更美。這是一種容貌焦慮的體現,但同時也是她充當自己服裝品牌代言模特的客觀需要。在直播等行業,對于眾多網紅來說,美麗已經成為一種“剛需”。雖然線上亮相時,會有美顏等方式來美化,但一到了線下活動就很難遮掩過去。“顏值經濟”下,為了讓容貌紅利更好地變現,他們也就主動走向了醫美機構。
涉事醫院
這一事件首先令我們警醒的是,要充分意識到醫美手術的風險,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比如,抽脂手術的風險系數就很高,不要相信某些醫美機構輕描淡寫為“小手術”。作為消費社會下的產物,醫美整形行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選擇醫美整形也是消費者的權利。只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更理性地對待醫美行為,認清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不要因盲目沖動掉入別人的陷阱和套路之中。
對于“黑醫美”則應果斷動刀,監管部門該出手時就要出手,避免使其荼毒更多消費者。根據杭州市衛健委的通報,此次涉事的“華顏醫療美容醫院存在術前缺乏認識、術中操作不當、術后觀察處理不及時等過錯,與患者死亡存在因果關系,承擔全部責任”。涉事醫院成立于2018年6月,之前曾受到4次處罰。此次為小冉進行吸脂手術的主刀醫生,醫師級別僅為“執業醫師”,并不具備做小冉這次吸脂量2000ml的三級手術資格。并且術后一系列操作中錯誤不斷,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醫美領域向來維權難,雖說如今涉事醫院已賠償,但從媒體報道來看,事發后醫院一度想當“鴕鳥”,線上信息全部注銷,主刀醫生也注銷實名微博,如果不是此番上了熱搜,誰又知道將會是一條怎樣的維權之路?
醫美行業亂象叢生,與長期以來的監管缺位是密不可分的。此前,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披露,我國地下醫美產業猖獗,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有黑心老板甚至放言,“做壞一個,頂多民事責任,賺100萬賠20萬,劃得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民事審判白皮書》(2016年度-2020年度)》顯示,77家涉訴醫美機構中,有75家為民營醫美機構,約占97.4%。這樣的數字足以說明,要做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的醫美手術,還是應該選擇公立三甲醫院。遺憾的是,很多公立醫院的品牌醫美門診難以約上,供需失衡亟待改變。
醫美市場的野蠻生長幾時休?日前,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八部門聯合宣布,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希望在重拳出擊之下,醫美市場能迎來一場大洗禮與凈化。而能否由此走上健康規范發展軌道,顯然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檢驗。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