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7月28日15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一周說
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
唯有人本之根,才能撐起城市的繁茂。
城市不是建筑的集合,而是人的聚集。因此,城市的健康發展,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一次次進階演化。對于旨在打造市級社會治理高地的青島而言,只有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才能真正觸動“讓青島更美好”的幸福密碼,讓城市在現代風潮中更好地更新迭代。
無疑,以人為本,要體現在城市的每一個小細節上。今年2月,有市民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市北區九江路20號大都匯地下車庫出入口設計不合理,車輛進出非常不便。根據線索,本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該地下車庫入口右側有一棵綠化樹,汽車駛入時,由于空間不足,駕駛員不得不繞行并調頭向后借道,方可完成操作。如此,不僅容易堵塞交通,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采訪中,不少小區居民都表達了同樣的訴求。然而,該問題反映了一年多,期間,多家媒體記者到現場勘察并報道,開發商方面也明確表示“存在問題”,但至今沒有實質性整改。
我們不知在規劃設計之初,相關部門是否進行過現場勘察,至少從車庫目前的實際地形來看,車輛進入確實頗費周折。問題一直未整改,原因是市民們關于車庫入口不好用的呼聲,碰到了部門的“隔音板”:在回復中,相關部門稱“車庫出入口設計未發現違反規范問題”。且不說該回復的專業性如何,僅從其是否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上,也無法完全讓人信服。事實上,城市的規劃建設目的是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和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得到市民肯定的規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規劃。對于地下車庫出入口規劃得是否合理,車庫的使用者最有發言權。也許僅從專業參數來說,車庫出入口的設計確實符合相關要求,而一旦置于具體環境下,可能就需要應特殊地形而進行微調。如果多數使用者表達了使用不便的訴求,那么對于相關部門來說,首先進行現場勘察,再做后續的結論,是否比一句隔空而來的“未發現問題”,更能讓人信服?也更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真意?
如今,青島的城市建設手筆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高,地標建筑也越來越多。應該說,大部分城市規劃做到了嚴格標準、力求科學,但不可否認,確實也有一些細節經不起琢磨。在“直通12345”平臺上,近期類似的投訴并不少見:有市民反映,一些區域規劃無端縮水;還有網友留言,稱一些道路因規劃不當而排澇不暢;也有市民吐槽,一些建筑看起來很美,用起來卻很“喪”……事實上,只有突出公共空間的便利性、安全性、協調性和通達性,把握適當的空間尺度,才是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實際意義。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讓市民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體驗。
城市規劃如此,城市管理亦然。日前,觀海網友VCV+3V留言,反映平度市圣凱國際西側外立面鼓脹,存在高空墜物隱患,相關部門用圍擋遮擋起來,可都過了兩三年了,外立面還不見整修。處理建筑物外立面鼓包,本是一件須刻不容緩處理的公共事件??上嚓P部門卻一遮了之,且久不處置,難免讓人憂心。
造成整改拖延的原因也許很多,但很重要一條,莫過于其管理者沒有真正以人為本。倘若確實看到隱患可能造成的危險后果,無論有何阻礙,相關部門都該積極斡旋,打通關節,盡快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中。但兩三年過去了,隱患卻一直被遮擋著懸掛在頭上,難怪網友感嘆,這本來是遮擋安全隱患的圍擋,卻也遮住了相關部門執政為民的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以人為本,就是城市發展要始終“目中有人”,城市管理者要始終“心中有人”;以人為本,就是要踏踏實實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推而廣之,諸如占道經營、亂停亂放、設施破損、生活噪音、建筑垃圾……看似小事,但其治理得如何,在反映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同時,更映射出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有為民之心。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概念,更不是一句口頭承諾,而要切實地體現在城市發展的各個環節。目下,我市正在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了讓市容環境更清潔、城市形象更美好,我們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出發,強化配套承載功能,提升管理服務水準,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全方位提升人民群眾的舒適感、愉悅感和獲得感,讓“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美好的現實體驗。
青島日報2021年7月28日16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青島日報2021年7月28日17版
(點擊版面查看更多內容)
責任編輯:王逸群、程雪涵
 
                             
             
            


